历代精锐部队排行 岳家背嵬军第一(图)

核心提示:中国古代有着五支精锐部队,他们都有着强大战斗力。

五、东晋门阀的雇佣兵——北府兵

《晋书·刘牢之传》:“太元初,谢玄北镇广陵。时苻坚方盛,玄多募劲勇,牢之与东海何谦、琅邪诸葛侃、乐安高衡、东平刘轨、西河田洛及晋陵孙无终等以骁猛应选。玄以牢之为参军,领精锐为前锋,百战百胜,号为北府兵。”
 
《资质通鉴》:“玄募骁勇之士,得彭城刘牢之等数人,以刘牢之为参军,常领精锐为前锋,战无不捷,时号北府兵。”

东晋大门阀谢家,把北方流民、流氓、以及原驻军的精锐整合,组建了一支拱卫京师、足以对抗北方骑兵、间接听命于大门阀的军队——北府兵。

谢家对于北府兵的整合,对自己的家族、东晋政治、乃至中国政局都产生很大影响。

公元383年8月,前秦符坚亲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羽林郎3万,共90万大军从长安南下,符坚宣称:“以我百万大军,即使将马鞭扔到长江中,也足以让长江断流。”

谢玄派谴刘牢之率5000北府军精锐奔袭洛涧,大破前秦军5万,杀敌15000,北府兵初战告捷。淝水决战,谢玄的8000北府骑兵趁符坚军队后撤,过淝水猛攻前秦军阵,前秦军顷刻崩溃,符坚的弟弟苻融战死,符坚本人中箭,落荒逃走。

淝水一战,8000北府兵大破秦军主力,历史记载:杀散、歼灭前秦军70万人!符坚的王朝也因此崩溃。

后来,北府兵收拾桓玄,直到2000北府精兵跟随刘裕杀到建康称帝,北府兵影响了中国几十年。

虽然严格意义上讲“北府兵”有几个时期,但总的来说,从谢家整合开始,北府兵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精锐部队,这支部队的著名将领如刘牢之、刘裕等人也成了举足轻重的人物,哪个门阀能控制北府兵,他就控制了江南汉人政权。

北府兵从谢玄整合开始,就成了大门阀的雇佣兵,东晋朝廷对它的指挥都不灵。

北府兵的入选是因为他同时具备强大战斗力和对政局的强大影响。

四、一代天骄的近卫军——怯薛军

《元史·兵志二》:宿卫者,天子之禁兵也。方太祖时,以木华黎、赤老温、博尔忽、博尔术为四怯薛,领怯薛歹分番宿卫。......时号掇里班曲律,犹言四杰也,太祖命其世领怯薛之长。怯薛者,犹言番直宿卫也。

泰合四年,成吉思汗组建怯薛军,挑选精锐,人数不多。后来又将怯薛军扩充到万余人,主要由贵族、大将等功勋子弟构成,每名普通的怯薛军士兵都有普通战将的薪俸和军衔,它的统帅更是非同小可,有四个人,他们就是元初“四杰”:木华黎、赤老温、博尔忽、博尔术,又被封为“四怯薛”。

历史评价:这支怯薛军构建了蒙古帝国的统治基础!

怯薛军作为成吉思汗的掌上明珠,自然不会随意使用,它的作用主要是维护成吉思汗的统治。

但由于蒙古人,尤其是成吉思汗的武功实在太耀眼、太震古烁今、太令人惊叹,所以精锐部队少了蒙古精兵实在说不过去,而怯薛军毫无疑问是最具代表性的。

三、明末真正的精锐——夷丁突骑

《明季北略》记载:(吴三桂)部下有精兵四万,辽民七八万,皆耐搏战。而夷丁突骑数千,尤为雄悍。敌望之辄遁。

吴三桂镇守山海关,手中主力为袁崇焕调教出来的“关宁军”,这个集团军是明朝军队的精华所在,也是左右中国政局的主要力量。

李自成亲率大顺军主力十万进军山海关,在大顺军队猛烈的攻势下,吴三桂的防御体系逐渐崩溃,北翼城是李自成选择的突破口,眼看就要被攻破,幸亏吴三桂亲率“夷丁突骑”支援,才挡住了大顺军的攻势,即使到了最危机的时刻,吴三桂还是依靠自己的这支精兵数百人杀出重围向清军求救。

在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这场大战中,吴三桂手下这支“夷丁突骑”数次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这支部队“置签二十支,书领队姓名,插靴筒中。遇信急,受制签呼某,某即领本骑随之,冲突无不利”。

要知道明朝的辽东兵是集天下精锐于大成的部队,而“夷丁突骑”在早期是吴三桂的亲军,后期他做了一方大员,这支部队也壮大了很多,关宁军的精华就在这里。所以说:关宁军是集天下精锐的大成,夷丁突骑是集关宁军精锐的大成。

它的入选是因为袁崇涣一手组建的,足以对抗满清八旗的关宁军的精华就在这里。

二、李世民的利剑——玄甲军

《资治通鉴》记载:“秦王世民选精锐千馀骑,皆皁衣玄甲,分为左右队,使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分将之。每战,世民亲被玄甲帅之为前锋,乘机进击,所向无不摧破,敌人畏之。”

李世民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颠峰,他开国的一大利剑就是“玄甲军”。

唐夏虎牢之战,李世民率领数千唐军与十几万夏军对峙,其中就包括3500名“玄甲军”。

李世民曾用1000玄甲精兵大破王世充,斩俘6000余人。在决定天下归属的虎牢关之战中,窦建德率领精锐主力十余万人前来支援王世充,李世民仅用3500名玄甲精兵为前锋增援虎牢关,结果大破窦建德十余万众,窦建德仅率数百骑逃遁,随后,洛阳的王世充也被消灭。天下的局势完全转向了对唐军有利的一面。

有唐一代,武功强盛一时,“天可汗”的称号绝非浪得虚名,李世民依靠他天才的军事能力开创了一个时代,而玄甲军则是他手中最锋利的一把利剑!白居易赞道:“太宗十八举义兵,白旄黄钺定两京。擒充戮窦四海清,二十有四功业成。”

它的入选是因为唐朝是当时世界最强的,而玄甲军唐朝最强的军队。

一、不败传说——岳家背嵬军

《云麓漫钞》记载:“韩、岳兵尤精,常时于军中角其勇健者,别置亲随军,谓之背嵬,一入背嵬,诸军统制而下,与之亢礼,犒赏异常,勇健无比,凡有坚敌,遣背嵬军,无有不破者。”

南宋中兴四将,岳飞的岳家军是最为强大的,而他手下的“背嵬军”则是精锐中的精锐,毫不夸张的讲,这支部队代表了“岳家军”的精华所在。

“背嵬军”名称的理解颇多:一说嵬本指酒瓶,将帅的酒瓶必亲信拿,故喻为亲信。一说是皮牌。还有一说是大将帐前的骁勇人。又说这是番语,岳飞只是借用了这个词。

岳珂《鄂国金佗编》卷二十二《淮西辨》云:“背嵬之士,先臣之亲军也”,又说“颖昌、朱仙,皆以是军取胜”。

岳飞的岳家军鼎盛时期约有十万人,可分为:前军、后军、左军、右军、中军、游奕军、踏白军、选锋军、胜捷军、破敌军、水军和背嵬军等十二军。其中背嵬军骑兵8000,步兵亦有数千。

在绍十年与金军在颍昌、郾城的一系列战斗中,背嵬军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郾城一战,岳飞的背嵬军先以步兵大破金军精锐“拐子马”,再以极少的精锐骑兵猛冲敌阵,终于大败兀术的精骑15000人,兀术叹道:“自海上起兵,皆以此胜,今已矣!”岳飞的奏折称:“杀死贼兵满野”。

兀术不甘心失败,集结三万骑兵再攻颖昌,岳云以背嵬军骑兵八百挺前决战,再次大破兀术的金军精骑,直杀得“人为血人、马为血马”,大部队随后跟进,“杀兀术婿夏金吾、副统军粘罕索孛堇,兀术遁去”。

在朱仙镇,500背嵬精兵更是大破十余万金军。

难怪金人发出“撼山易,憾岳家军难”的感慨。

当时宋军的战斗力已经大幅度提升,与金军作战并不吃亏,而岳飞的背嵬军更是开创“步兵在平原击溃金人精锐骑兵”的经典战例。

“辫子军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神话被背嵬军不只一次的打破,或许应该把这句话换换主语:“背嵬军不满万,不满万亦不敌”!

袁甫的《蒙斋集》赞背嵬军道:背嵬军马战无俦,压尽当年几列候,先辈有闻多散佚,后生谁识发潜幽。

岳家军的部队结构

各支大军都有军、将、部、队等编制单位。军一级的统兵官有统制、同统制、副统制等名目。此外,还有统领、同统领、副统领等,他们或者当统制的助手,或者在统制之下分统军马。将一级的统兵官有正将、副将、准备将等名目,总称“将官”。将官之下,有训练官、部将、队将、队官等。

由于岳家军的兵力增加两倍,朝廷令岳飞将原先十将的编制扩充至三十将的编制,平均每将兵力达三千三百人以上。此后将一级的编制继续增加,而每将兵力则相应减少。到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增至八十四将,平均每将兵力减至一千二百余人。

岳家军军一级的编制至少扩充至十二军,计有:一、背嵬军;二、前军;②三、右军;③四、中军;④五、左军;⑤六、后军;⑥七、游奕军;⑦八、踏白军;⑧九、选锋军;⑨、胜捷军;⑩十一、破敌军;十二、水军。“背嵬之名,始于西番”,岳飞仿效韩世忠的做法,将新军的军号以背嵬命名。背嵬军之战士经过优先选拔,“犒赏异常,勇健无比”,“背嵬军马战无俦”,是无坚不摧的精锐。游奕是巡绰之意,踏白是武装侦察之意,选锋是指选拔锋锐之士,但用作为军名,其实已失去原意,只是成为吉利和悦耳的军号而已。岳家军原先“并无舟船”和水军。平杨么后,军中顿时增添大批惯于弄潮的健儿,又缴获一千多艘战船,包括几十艘作为主力舰的大车船。“鄂渚水军之盛,遂为沿江之冠。”与鄂州隔江相望的汉阳军城,“自绍兴之初残破之后,并无居民”,岳飞遂令于汉阳军城的荒地建造水军营寨,所占之地为军城的三分之一。据绍兴九年统计,岳家军的十二军由二十二名统制、五名统领和二百五十二名将官分别率领,在二百五十二名将官中,应有正将、副将和准备将各八十四名。王贵任中军统制、提举一行事务,张宪任前军统制、同提举一行事务。他们兼有这两个级别略有高低的差遣,成为岳飞的左、右手,可代替岳飞主持全军事务,指挥其他统制作战。宋廷曾规定岳飞的行营后护军可设置都统制和副都统制,但因某种原因,王贵和张宪仍无都统制和副都统制的头衔。徐庆同样是岳飞最器重的统制之一。牛皋和董先两人虽有过投降伪齐的污点,也都以骁勇著称。牛皋嗜酒,董先贪财,使他们在治军统兵方面,不免有些逊色。总的说来,这五人无疑是岳家军诸统制中的中坚人物。

岳飞担任招讨使,统率着一支大军,更需要一个精干的幕僚机构,帮他出谋划策,处理招讨使司的许多事务,草拟公文或奏札。按照朝廷的规定,岳飞招讨司的幕僚编制如下:一、参谋一员;二、参议官一员;三、主管机宜文字一员;四、书写机宜文字一员;五、干办公事六员;六、准备差使八员;七、点检医药饭食二员。当时文武大臣主持的都督府、宣抚使司、制置使司等类机构,其幕僚的名目和等级也大体相似,人员的数额则或多或少。

在平杨么期间,岳飞很欣赏薛弼的才干。宋廷将薛弼升一官,岳飞嫌“赏薄”,并为此上奏保举,薛弼因而又升一官。此后,岳飞又特别辟奏薛弼任自己的参谋官,作为军中地位最高的幕僚。担任参议官的叫李若虚,河北西路洺州曲周县(今河北曲周县)人。他是北宋末年以死难闻名的李若水的胞兄。李若虚继承其弟未竟之志,脚踏实地,尽智竭力协助岳飞,至死不渝。胡闳休字良纰(左弜右攵),开封人,任岳飞招讨司的主管机宜文字。他的官衔先后为武阶承信郎、保义郎和成忠郎,后又兼任岳家军的正将。胡闳休曾著兵书二卷,是个文武全才的人。岳雲尽管是少年虎将,按照宋朝的制度,“充本司书写机宜文字”。

岳飞所辖的招讨司以及后来的宣抚司幕僚,并非清一色的文官,而是文武相参。宋时文官以科举出身为荣,而岳飞的幕僚,或“擢参兵谋,非由科第”,甚至“多由小吏识拔”,却“有功边境”。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