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得益于美国量化宽松政策?

在美国逐步结束量化宽松之际,围绕中国承诺重新成为美国国债最大买家展开的辩论,其逻辑之循环让人抓狂。一个阵营称,中国要是搞乱一个自己存放了巨大财富的市场,那就是疯了。怀疑者反驳称,中国迟早会意识到,他们其实是在一个难以为继的财政庞氏骗局中扮演促成者的角色,最终中方将采取止损行动。

实际情况更为微妙。中国必须购入美元计价的资产——尽管不一定是政府债务或者任何固定收益工具——以维持(批评人士会说“操纵”)汇率稳定。也许正是出于这一因素,再加上对于供应的焦虑,中国才在海外达成一笔又一笔“贷款换大宗商品”交易,整家整家地收购拥有资源的企业。可是,这些行动能够吸收的美元数量终究是有限的,其他任何一个市场的深度和流动性都赶不上美国的政府债务市场。

最新数据显示,尽管远未达到全线撤退的程度,但中国的美国国债持有量自2010年10月见顶以来一直在小幅下降。在发行量激增、美联储(Fed)加入购买行列的背景下,这种下降显得更为可观。今年1月下旬,美联储超越中国,成为美国国债的单一最大持有者,距中国超越日本仅有两年多一点的时间。中国目前1.14万亿美元(10年前为700亿美元)的持有量仍是巨大的,但已停止增加——几年前,这种情况可能推高美国国债的收益率。但是,第二轮定量宽松(QE2)却使6个月期美国国债收益率降至历史最低点,尽管中国已将其所持债务余额的比例减至8%以下,与两年前的水平相同。

中国对美联储“印钞买国债”的操作一直持批评态度。但他们的抗议可能有些过火了。毕竟,美联储此举让中国有机会缩小自己的敞口,而无需遭受账面亏损。

在那些可能对第二轮定量宽松的告终发出叹息的人中,可能就有北京官僚的身影。

本文留言

作者Lex专栏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