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想吃“特供菜”
最近,坊间传说中有关单位自给自足的“农场”、“菜地”,让无缘一尝“特供菜”的普通人艳羡不已。
近年来,通过各种渠道曝光出的“特供菜”,既有选定专门供应商对口供货的,也有索性自建生产基地的。虽然市场里的蔬菜瓜果本来就分级分档,但这些特定产地、特殊生产、特别优质且特供某些部门的“特供菜”,还是让普通民众心里不太舒服,这些“特供菜”为什么就不能变成“大众菜”呢?
普菜成本每公斤1.2至1.5元,有机菜每公斤6至8元
菜农说,特供菜跟我的菜没大区别
一家自称为某些国家机关供应“特供菜”的有机食品公司在简介中写道,该公司提供的是“零污染”有机食品。按照业内人士提供给记者的数据,有机菜的成本是普通蔬菜的4倍以上。而即便是和普通菜质量相差不大的非有机菜,加上人工和管理费用,“特供”的成本也要比“大众菜”的市场价格高出不少。
有机蔬菜从业者:
有机蔬菜成本极高。拿广东菜心来说,5至8月份普通种植方式产量一般为500至600公斤,成本为1.2元至1.5元/公斤;而有机种植方式的产量一般为100至150公斤,成本为每公斤6元至8元。生产厂家为了保本,销售价格可想而知。
但是现在专门做有机蔬菜的企业不多,种植面积也非常微小,其种植目的主要是营造品牌,套取政府补贴。
青岛即墨菜农:
从新闻里来看,“特供菜”大棚和我家大棚质量上没什么差别。我家大棚施肥鸡粪、豆粕、有机肥料,因为大棚温度高,基本没什么病虫害,一般只用点杀菌药。
“特供”大棚应该就高在人工成本上吧!雇一人一天50元,一年下来5万块,我们一个大棚一年也赚不了3万。再一个,大棚种久了会有线虫,这个就必须靠农药和高温闷棚,需要一个月时间。对农民来说,很难把大棚空这么久,“特供菜”大棚估计无所谓。
批注
特供大棚一天雇好几个人
成本能不高吗
“他们的菜跟我的一样!我大棚里的生菜,也是摘下来擦擦就吃。只不过没人找我们集中供应,就是因为我们散户不连片儿,缺个经纪人呗!”顺义的一名菜农如是说,离他的菜地不远,就有某“特供菜”大棚,“我去市场卖1000斤菜,按两毛钱一斤批发,收入是 200元,要扣进门费12块,两口子摘菜装车就得半天,油钱都7.79元一升了,还不如打工。我们卖菜的价格是不算人工的,‘特供’大棚一天雇着好几个人,成本比我们更高,要按正常价卖更赔钱!”
高成本低售价,“特供菜”钱从哪儿来?
在公开的部门预算中很难找出答案
虽然“特供菜”提高了成本,但不少机关单位的封闭性食堂却一直提供着远低于市价的各色菜肴。“党参杞子乌鸡盅:2.5元;四季豆炒猪肝:1.5元;莲子红枣银耳汤:1元;虾皮冬瓜块:0.5元……”这是去年被网友晒上网的某省会城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网站上的“每周菜谱”。
这种“不差钱”的底气从何而来?记者希望能从今年以来正逐步公开的政府部门预算中找找答案。但是,查阅了四个不同级别部门的预算收支表之后,粗略笼统的项目让人很难找出和“特供菜”相关的具体信息,在几个繁简不一、格式各异的预算表中,能跟机关食堂的食品挂上钩的也许只有“商品和服务支出”、语焉不详的“机关服务支出”或者笼统的“其他支出”了。
一名专业会计跟记者做了这样的推测:按经验,对于购买特供产品的国企和行政机构,花样很多,比如机关服务大类下的食堂原料采购、职工福利开支,行政运营下面的办公用品,单列共建单位建设费……
批注
到机关食堂蹭饭是值得“晒”的生活细节
“俺曾经在市政府食堂搭伙,4元管够!” “我一想到后面几天要有幸吃到排名前五的某著名部委食堂了,就好激动啊!”……在微博上,有幸能到机关食堂“蹭饭”,对普通人而言,是一件值得“晒”出来的生活细节。
“特供菜”能否变成“大众菜”?
我这样没权没钱的人,
只能多交些农民朋友了
无论列在开支里的哪一项,最终为“特供菜”埋单的都是每一个纳税人。用行政资源来保证食品品质的做法,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时刻,格外刺激普通民众的神经。那么,这些令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即的“特供菜”能否推而广之变成“大众菜”呢?
李再贵(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用政府的钱也就是纳税人的钱给自己买好菜吃——这些“特供”食品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隐性腐败。
(记者问:“特供菜”的存在是因为食品安全的监管很难到位吗?)
要看怎么管了,不用说政府部门的特供蔬菜了,供应香港的蔬菜猪肉,这么多年了出过问题吗?所以说不是管不住,而是怎么管。
有些部门不是为了把事情管好,而是为了获取利益——这种思维不改变,食品问题很难管好。比如,最近曝光的“瘦肉精”事件,检查检疫那么多环节,只要花钱就行了。如果花点儿钱就能通过检查,即使你有一百道关也没用!
李昌平(著名三农问题学者):
食物不安全,特供当然有需求了。不仅有权的人搞特供,有钱的人也会搞特供。我这样的既没有权也没有钱的人,就想着多交一些农民朋友获得安全的食物。
要想让大多数中国人都能获得价廉且安全的食物,最有效的办法是政府在扶持农民组成生产合作社的同时,也扶持城市居民组成消费合作社,并扶持二者联盟。
扶持农村生产者和城市消费者的合作并联盟,是提高产品生产质量和安全并打破中间商和政府部门对农产品流通环节的定价权垄断的最有效措施,是“价廉物美”的基础性制度保障。如果没有农民生产合作社和居民消费合作社联盟的制度安排,中国的农产品价格经常性大幅波动且极不安全的局面将无法改变。
批注
不仅有权的人搞特供
有钱的人也会搞特供
在顺义,一个菜农告诉记者:“那边两个大棚一共5亩多地,据说是××集团(国内某著名电脑品牌)一个副总包下来的。雇俩人,一人一月工资就1400。”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所谓的“包地”,和周围连片儿的普通农家地没什么区别。“和我们种的菜都一样。安全?我们自己也吃,你说安全不安全?”菜农们说“包地”价格每亩每年约需2000元,这5亩多地带大棚,一年也就是“万把块钱”。(张棻 秦亚堙 宋溪)
围观
请与百姓同食同吃
今年2月,包括广电总局食堂在内的十多个中央部委食堂对外开放,和社区居民共享资源,让普通人眼热的“特供菜”大棚们能不能也和民众共享呢?
@马启兵不是兵骑马:
食品安全的双重标准比食品不安全更加可耻。后者可以说是利益使然,但前者就是对人人生而平等的嘲笑。
@诗人橡子:
强烈请求清理各部委的内部食品供应体系,让官员和老百姓吃一样的“放心菜”、“放心肉”。特权不除,老百姓的食品安全就不可能得到保证。
@左式小人物:
二战初期,美国空军降落伞合格率为99.9%,每一千个就有一个出事,非常影响士气,军方要求必须达到100%。军方改变检查质量的制度,从降落伞中随机挑出一个,让厂商负责人亲自从飞机上跳下。奇迹出现了,不合格率很快降为零——食品安全要让全国人民放心,就是取消一切特供,与老百姓同食同吃!
@咚竟其糠:
又一新政:让一部分人的食品先安全起来。
@川外刘国强:
我也建了一个特供蔬菜种植基地,特供自己及家人。不过我得亲自种,亲自供。恨不在国家机关。
@李楠Fiona:
基本国企食堂都弄自己的菜地啊!
@鲲鹏:
……何时可让我们去偷菜呢?
- 关键字搜索:
- 特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