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尔诺贝利
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第4号反应堆在当时苏联的乌克兰地区发生爆炸。这是在核工业史上最严重的灾难。爆炸产生的强辐射向四周扩散,截止到2006年,乌克兰、俄罗斯及周边国家已有数千人因此丧生。苏联政府由于没有第一时间警告居民而遭到指责。城市居民最终被疏散,政府划定了一个约29公里的隔离区,环绕在废弃的电厂的周围。
切诺贝利电厂的大部分职工所居住的城市皮亚季(Prypiat)就在禁区之内(网络图片)
切诺贝利电厂的大部分职工所居住的城市皮亚季(Prypiat)就在禁区之内。这座有44000人居住的城市距灾难现场不足5公里,在事发后 60小时内该市便完全撤空。皮亚季估计在未来若干年内仍然不会被使用。据估计,由于辐射的原因,该地区在几百年内都是不适合人类居住的。
有些勇士不顾危险,闯入了禁区,甚至进入了皮亚季。他们记录下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有的人甚至带回了一些东西。皮亚季城早被绿色植被覆盖:过去的足球场如今成了森林。熊和鹿等野生动物在倒塌的建筑物内漫步。时间仿佛在皮亚季城凝固。床上仍然铺好了被单,旧校舍里摆满了课桌,为五一劳动节庆典准备的饰品仍旧装点着这座城市。皮亚季曾经是一座相当繁华的城市,有不少高楼大厦和一个游乐园。今天,摩天轮仍然耸立,但碰碰车已经锈迹斑斑。植被替代了混凝土和人类的痕迹。
二、亨伯斯通
亨伯斯通(Humberstone)位于智利,作为硝酸盐采矿中心始建立于1862年。1925年,英国矿主增加了对小镇的经济支持后,该地更名为亨伯斯通。
亨伯斯通位于智利,作为硝酸盐采矿中心始建立于1862年(网络图片)
亨伯斯通和邻近的圣劳拉由于共同进行硝酸生产都蓬勃发展了起来。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此地作为硝酸盐产地和加工中心进入了鼎盛时期。硝酸盐是肥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30年代,一种廉价的合成替代品出现,结束了硝酸盐(也称为硝石)的时代。
随着硝酸盐的开采日益减少,亨伯斯通和圣劳拉的重要性也随之日益减弱。城镇慢慢死亡,直到30年后被完全废弃。工厂的办公场所直到1961年才被彻底关闭。
最后一批居民离开后,这座城镇就始终保持原样,从沙漠吹来的黄沙在被遗弃的学校和剧场中飞扬。工厂里,机器仍然在,职工宿舍也在,只是因为磨损显得有些破旧。亨伯斯通酒店的游泳池里已经没水了,但是跳板还摆在原地。
亨伯斯通和圣劳拉最终迎来了转机,这次是作为一座巨大的博物馆。虽然城市被遗弃了。但是城镇精神从来未被遗忘。智利工会在亨伯斯通和圣劳拉聚集了新的力量,它们对全球农业的发展的贡献也是无法估量的。更重要的是,乡民能够克服恶劣的荒漠环境坚强求存,这就给了智利政府一个充分理由来重视和纪念这座城镇。
1970年,智利政府宣布将两个城镇定为国家古迹。2005年,它们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遗产。这足以保障城镇免遭破坏,也有助于日后的进一步的保护工作。
并非所有城镇都如此幸运。在亨伯斯通和圣劳拉被宣布为世界遗产的同一年,底特律市被遗弃的住房却高达一万两千家。
三、底特律废弃城区
有些现代鬼城其实是尚有人烟的城市的部分城区。可能底特律的废弃城区就是最好的例子。由于作为世界汽车行业领头羊的历史,底特律得到了汽车城的美誉。亨利•福特的流水线直接导致在20世纪20年代,大量廉价汽车和卡车迅速出现。这座城市也随之迅速扩张。到了50年代,拥有两百万人口的底特律已经成为美国第三大城市。
底特律部分城区消亡的并不仅仅是外国汽车制造商的竞争(网络图片)
随着就业率和收入的不断攀升,豪华建筑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点缀着底特律的地平线。各种装饰华美,细节精妙的剧院和办公大楼层出不穷。这曾是座繁忙的城市,建筑物彰显了汽车行业所带来的权利与财富。
但到了七、八十年代,美国的汽车工业进入下滑期。与汽车制造业密不可分的底特律也反映了这一情况。1979年,美国销售的90%的车辆都是由底特律的三大制造商(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生产的;但到了2005年,这一数字下降到40%。由于底特律是依靠汽车制造业发家的新兴城市,它只能接受由海外汽车制造商的竞争所带来的衰落。
但导致底特律部分城区消亡的并不仅仅是外国汽车制造商的竞争。郊区化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人们搬出城市,也带走了他们的金钱。汽车制造商同样逐渐离开城区。随着汽车购买热潮的增涨,汽车工厂也越来越大。由于城市土地价格上涨,它们只得在郊区建造更大的新工厂。底特律部分城区被整片废弃。而在另一些地区,空荡荡的建筑和仍然有人居住的楼房比肩而立。
大厦的拥有者们发现无法自己的楼盘根本无法出租或出售后,干脆直接放弃,任由自己的投资腐烂崩塌。也有些人试图将其改建,开展新的业务,例如一些歌剧院被改造成电影院来谋求新出路。最终,由于缺少客户,许多建筑物被彻底放弃。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办公楼、酒店、教堂、影剧院、住宅、工厂和商店被贴上封条,任其腐烂。就连城市的老火车站——巨大的18层楼高的交通枢纽——也已被废弃。只有精美的建筑外壁还能显示出它在过去的重要性。
重建计划正在这些城区展开。许多被废弃的地区已被夷为平地,原先的地基上建起了全新的建筑和停车场。
四、日本羽岛
羽岛很小,只是个在日本长崎海岸线附近的仅有70000平方米的石头岛屿。虽然面积不大,但该岛曾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将近一个世纪内,它都是日本的主要煤矿产区之一。该岛坐落于向下直通海床的煤沉积层之上。1890年,丰富的矿藏被发现后,三菱公司便从当地居民手中买下了羽岛。羽岛的辉煌也就此拉开序幕。
羽岛静静坐落在海外,像一座被遗弃的鬼岛(网络图片)
由于该岛距长崎将近30千米,对于三菱公司来说,与其每天接送员工上班,还不如就地修建房舍。四四方方的混凝土公寓楼一栋栋建起。由于空间有限,所以建筑物纷纷向上发展,而不是向外延伸。住户们挤在狭小不堪的楼房内,只能共用厕所和厨房。
电影院、诊所、商场、餐馆以及酒吧等公共设施逐渐增加,羽岛变成了欣欣向荣的微型社区。整个建筑群通过地下通道相连。在1959年的高峰时期,羽岛曾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在这个小小的岩岛上生活着5259名居民。
并非所有羽岛居民都是自愿上岛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政府强迫中国及韩国劳工在羽岛开矿。1939年到1945年之间,500名被强制劳动的韩国人中有122人在羽岛挖煤时死于非命。
二战以后,员工们发现岛上的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诸如电视、收音机和影剧院之类的现代化奢侈品在战后得以引进。而且原本寸草不生的岛上开始涌出生机,员工和居民们纷纷建起了楼顶花园。然而,羽岛的黄金时代非常短暂。1974年1月,随着石油取代煤成为全世界首选能源,三菱公司透露该煤矿将被关闭.当年4月,岛上最后一批居民回到日本本土,羽岛被永久关闭。
这座一度人烟稠密的城市,最终只留下建在板岩上的空壳。诊所里还留有一台X光机和带顶灯的检查椅。损坏的儿童玩具在空荡荡的公寓楼里随处可见。链接整个城市的地下通道还能通行,但已经布满涂鸦。老旧的电视和火炉兀自呆立,证明屋里曾经有人居住。
尽管30多年来荒无人烟,但岛上的建筑依然保持着良好的状态。一些石墙坍塌破损,但混凝建筑依然完好无损。尽管窗户都被打碎,而且公寓走廊两侧的阳台年久失修,非常危险,但是办公场所内的走廊却令人惊奇的没有多少损坏。这座城市依然静静坐落在海外,像一座被遗弃的鬼岛,只有一些原来居民遗弃的野猫和偶尔光顾的非法游客出没。但羽岛可能会在将来招揽到很多游客,因为日本方面已将羽岛作为世界遗产地进行申报。
五、宾州小镇森特勒利亚
曾几何时,宾州小镇森特勒利亚(Centralia)有近3000人口,有市场、教堂、旅馆和酒吧。这是座新兴都市,于1866年建立,经费来自宾夕法尼亚山坡的煤矿利润。但使森特勒利亚几乎完全被废弃的,也正是这些煤。
森特勒利亚几乎完全被废弃(网络图片)
1962年,一些工人们在露天采矿场焚烧废物时不慎引燃了无烟煤矿脉。而这片巨大矿藏中有一部分就埋在小镇正下方。一经点燃,火焰就被引入附近的矿脉,最后引发了一场巨大的地下煤矿火灾。这座城市花费数年时间企图将火扑灭。他们采用了各种方法,比如挖掘燃烧着的煤矿、挖壕沟将火场与剩余的矿床隔开,以及引水灌入矿坑。但这些手段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市政官员最终得出结论,拯救城镇的最佳方案就是挖壕沟网将着火点隔离。但高昂的地下作业成本使得这项计划最终没能实施。
1981年,在火烧了近20年后,压死这个城市的最后一根稻草飘然而至。一名12岁的孩子眼见自己脚下的土地裂开一道口子。他幸运地抓住了一个树根,这才得以被他的表兄从45米深的充满一氧化碳毒气的坑中救出。
1982年,联邦政府拨付4200万美元用于重新安置森特勒利亚的居民,基本上宣告了该城就此废弃。大部分森特勒利亚人接受了帮助,这座城几乎被完全清空。
政府关闭了小镇的主要出口61号公路和环城路,将这座燃烧的城镇与外界隔离。那些尚未被植被覆盖的路段变得弯曲开裂,从地下冒出白烟。大部分建筑物都被火烧毁,或是为了防火而被夷平。只有城镇公墓和少数还有人居住的房舍保留了下来。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探访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