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定了?多省春旱 物价蠢动(组图)


江西鄱阳湖水位持续下降,4月底已突破历史同期最低值。
图为一艘渔船在鄱阳湖鞋山水域干涸的湖床上。

中国南方广泛地区今年入春以来饱受干旱蹂躏,各地江河湖泊正全面“缩水”,湖北、安徽等粮食主产区更有数以千万亩计农田受旱,春耕大受影响,分析指全国粮食价格可能因此上升,随时令居高不下的消费物价指数(CPI)继续看涨。中央已下令各地将抗春旱、保春耕列为头等政务,部分非重点水电站停止运作,放水润田。

综合媒体报导,今年以来包括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和云南等省,降雨量持续偏少,致相继出现干旱,中湖北情况尤为严重。湖北省近五个月遭遇“冬春连旱”,最少58个县市降雨量创出历史新低,截至昨天全省已有1048万多亩农田受旱,其中重旱农地47万多亩,黄冈、十堰、襄阳等市更有29万多人、7万9300头大牲畜出现饮水困难,孝感、天门、随州、襄阳等地纷纷启动抗旱应急响应。

湖北省气象局的专家形容,当地旱情已达到“极端气候”的标准。由于江河来水大降,有千湖之省之称的湖北,省内湖泊面积正急剧减少,令用水短缺矛盾日益突出,洞庭湖面跌至456平方公里,为十年来最低;丹江口水库也出现罕见低水位。


湖北村民小心护著地里仅存的数株花生苗。

类似情况尚出现在其它遭受春旱的省区,例如位于江西的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水位跌至历史同期最低;该省五大河流中的赣江、抚河干流部分河段,本月初更出现历史最低水位,预料民众用水和灌溉会续受影响。而在安徽,今年雨量为60年来同期最少,全省小麦受旱面曾高达2400多万亩。为舒缓旱情和河流水位急跌,当局已停止部分水库的蓄水发电,全力应急。

此外,广东较早前也出现干旱,气象部门还一度发出干旱三级应急响应,幸好在本月3日起的降雨令旱情略减,惟雷州等部分县市抗旱形势仍不容乐观。

另一方面,由于南方多省是中国的水稻和小麦主产区,“两湖熟、天下足”,所以有分析认为,目前的旱情恐会对中国粮食生产造成打击,而粮食减产又会直接推高今年的CPI,令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把今年CPI控制在4%左右的目标更难达到。

由于形势严峻,部分专家已忧心如焚,有媒体也指出食品价格依然是主导CPI指数的核心问题,南方备受旱情困扰的春耕关系着今年CPI走向,因此今年抗通胀也需要从春耕抓起。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