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另类就业:“垃圾哥”年入百万

2003年,北大毕业生陆步轩当屠夫,一度传遍大江南北,引发了人们关于人才浪费的大讨论。眼下,一大学师范生在杭州的举动,又一次将这个话题放到了大家眼前。这位2006年毕业的大学生,近日在杭州某网站的论坛中公然宣称:“我毕业于师范院校,我考过研,但名落孙山,我找过工作,但屡屡碰壁。现在我在下沙收废品,年收入近百万。我干着别人看不上的职业,却拥有让大多数人羡慕的收入。”短短几小时,该帖的点击量就超过了25万人次,网友们戏称其为 “垃圾哥”。

白衬衫灰西装,不像“捡垃圾的”

“垃圾哥”名叫宋启(应本人要求用化名),经过联系,宋启答应接受采访。

昨天上午,宋启如约出现在下沙高教区,开着他刚刚上手,尚未来得及上牌的天籁轿车。记者眼前是一个穿着白衬衫、灰西装、黑皮鞋的年轻人,皮肤黝黑,跟想象中的“垃圾哥”差距很大。

说起自己的经历,宋启有点无奈:“大学毕业后我来杭州找工作,面试结果都不理想,为逃避残酷的就业现实,我又准备考研,失败了。”最后,宋启决定自己创业,“没钱,没关系,能做什么呢?”宋启想到了回收废品。

他花了800元,买了辆电动三轮车,租了一块空菜地建成“大本营”,开始了在下沙走街串巷的生活。当时最值钱的是一种叫“油光纸”的垃圾,“我用0.25元一斤的价格收来,然后囤积起来,等到足量了再以0.7元一斤的价格卖出。”第一个月宋启赚了3000元。

那时正是杭州最热的月份,宋启说:“外面是三十八九度的高温,我一个人顶着大太阳把收来的废品全装上卡车。”自从发了那个热帖,很多年轻人来问,能不能干这行,宋启说:“大多数人干不了,因为谁能吃得了这个苦。”

“收废品不丢人,没有钱才丢人”

刚开始收废品时,宋启不敢告诉父母。直到现在赚钱了,父母还是不肯跟外人说,他是收废品的,“他们总觉得干这个丢人。”

不支持宋启的,还有女朋友,几次闹到了分手的地步。知道他收废品的亲戚朋友,同样冷嘲热讽:“这是傻子也能干的事,你爸妈供你读了这么多年的书,真是白花了这个冤枉钱。”

但在宋启看来,现在的工作脏点累点,并不丢人,“当一伙朋友出去玩,大家抢着付钱,你却抓着皱巴巴的口袋,躲在后面,那才丢人。”前几天,大学同学开了同学会,“多数同学做了老师,当我开着车出现在大家眼前,他们露出的是羡慕眼神。”

2009年,宋启在九堡拥有了自己的废品分类加工厂。“现在下沙的几家大工厂都和我签了约,每个月有固定收入,每周的工作就是去收收账。”

宋启的亲身经历在杭城大学生中间引起了热议,有些学生公然宣称要跟他去收垃圾。当然反对的声音也不小,在校大学生黄增煌认为:“这简直就是中国人力资源的浪费!是中国教育的悲哀!”杭州19楼的网友王潘龙顶帖:“打死我也不会去收废品的,哪怕一年100万元的利润。”

对此,浙江传媒学院市场营销学的邹立清老师表示,当下社会风气有些浮躁,肯脚踏实地做事情的越来越少。大学生就业也早已不像以往那么看重职业身份、地位。他们的择业更多的是依据个人的人生价值和追求。职业没有贵贱之分,能创造价值创造财富的,就是好的。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