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摁葫芦”3月通胀仍超高

大陆国家统计局最近发布3月份经济资料。虽然在此之前当局通过行政干预,不断加强物价调控力度,但3月份的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同比增长仍然高达 5.4%,超过预期,创下32个月以来的最大涨幅。学者指出,当局用行政手段去控制物价上涨的做法不可取,价格管制并不利于发展。

大陆统计局于本周五(4月15号)发布的经济资料显示,中国3月份的通胀率为5.4%,创下了2008年以来的最大涨幅。其中,食品价格上涨仍然是通胀飙升的主要因素。

《网易》刊载了这一消息后,立即引来网民的热议,短短几个小时之内,就有近4万人参与讨论。很多网民对这一资料的真实性表示质疑,认为实际通胀远不止于此。

资料显示,今年(2011年)第一季度大陆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0%。其中,食品上涨11.0%,居住上涨6.5%。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报导,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预料,中国通胀压力会持续,6月份通胀率可能升到6%的全年高位。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李长安在微博上表示,资料显示当前的通胀形势比较严峻,当局将会再次加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虽然大陆央行自去年10月至今已经4度加息,但对调控通胀的效用十分有限。金融巨鳄索罗斯(George Soros)在日前的一个会议上表示,中共错失了采用人民币升值降低通胀的机会,中国的通胀有些失控。

而随着通胀形势的日益严峻,当局使用了越来越多的行政手段来干预物价。大陆发改委更是在近期,组织全国17家行业协会的负责人开会,要求各行业协会“不许涨价”。

中国经济学者李华芳向《自由亚洲电台》表示,当局这种通过行政手段去控制物价上涨的做法不可取。

李华芳:“它(当局)所追求的是短期的效果,而且他也比较追求表面上的效果,如果说行政手段能在极短的时间抑制物价,但物价会随着运动式的干预方式放手之后就会立即反弹,之前没有通过行政的方式,让市场自我去调节的话,这个价格的波动可能是比较小的。”

大陆发改委在压制各行业涨价需求的同时,却于近期上调成品油价,而且准备在部分地区,调高电价,这自然引来一片质疑。

《华尔街日报》专栏作家崔宇指出,当局这是厚此薄彼。一方面,不让产业链中下游的市场化企业涨价;另一方面,却让政府的垄断企业涨价。他认为,这是在开倒车,这样的价格管制并不利于发展。

他强调,如果发改委试图以一己之力,通过行政干预将上下游价格一起捂住,重新扮演“国家计委”的角色,那更加令人担忧。

北京经济学家刘正山认为,问题的核心在于当局制造的“货币大放水”和低利率。不解决核心问题,政府的物价调控措施只能收到“摁压葫芦”的效果——它们被摁压之后最终会争相浮出水面。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