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加拿大的丁丽晴 连摘五所名校桂冠(组图)

辩论大赛获奖

汽车从高速路滑下引桥,眼前是著名的Bloor街。讲到这条街道,我们多会想到名牌,想到精品。四月初这个温煦和暖的週末,我慕名去採访一名可说是名牌,也可说是精品的阳光女孩,她的名字也很阳光,叫丁丽晴。

丽晴家居不远处是市中心最繁忙的商业区。这天阳光很好,气温刚刚回暖,远的近的树木刚刚萌出鹅黄的嫩芽,阳光从天空倾洒下来,令人感到开心而精神抖擞。

前来应门的丽晴惊讶不已,她並不知我的到来。第一眼见她的印象如阳光那般。她身上套一件灰色的T-Shirt,一条淡蓝色的牛仔裤,最瞩目的是脚上穿著双相当可爱的白毛毛拖鞋,她迎著我微笑,眼眸里有自信,也有腼腆,一如邻家女孩般的清纯。


08年暑假和家人一起在渥太华参加国庆

连摘五所名校桂冠

「望子成龙」是每一位為人父母想当然的梦想。我与丽晴的父母算是多年的朋友,那天我接到她母亲从中国打来的电话,她说立志选读商科的丽晴从今年年初开始,先后获得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本科录取通知书。这真是件令人惊讶和开心的事情,能同时被五所常青藤名校录取的人不多,丽晴的成功自然不是一日从天上掉下来的。

1996年春,不到四岁的丽晴隨父母移民加拿大,这个家庭原本的计划是在加国能安顿下来,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做父母的可以如园丁般呵护著女儿的成长。但计划总归是计划,在加生活不到两年,丽晴的父亲因為生意原因又回到了北京。自此之后,丽晴就如吉普赛女孩那样到处游学。她去过12个国家,在17所学校上过课。幸运的是,频繁的转学並没有影响到她,反而增加了她的见识。

讲到这段生活,丽晴用她很年青的声音向我讲述她的感受。「我一直视这段生活為上天所赐,这是我的福气,可以结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他们都很友善,也乐於助人。」

我问她动荡的生活是否会影响学习,丽晴说「这要看每个人如何处理。对於我自己来说,无论我落在那里,都不会影响我的学习,衹要能专注对待,掌握正確的学习方法,就可以將不利转為有利。」

代表学校去荷兰海牙参加国际中学生模擬联合国

学习对於许多人来说是负担,那是因為人们並没有將自己融入学习里面。丽晴告诉
我,她从启蒙到现在,学习就像一个好玩的游戏,她没有因此而熬夜,即使在最紧张的考试时刻,她也坚持在晚上11时就寢。所以,在她的字典里,学习是快乐的。

採访那天,丽晴的父亲恰好从中国回到加拿大,我们很隨意地在客厅里就坐,一壶清茶,侃侃而谈。
丽晴的父亲丁增安在中国是位有名气的教育家。讲起对女儿的培养,现任北京成功启航教育諮询公司的总裁实话实说:「说心里话,我和她妈妈一直没有將心思放在孩子身上。丽晴有今天,全靠她自己的努力。她经常对我们说,她是个独立的孩子,她的事情自己会处理,不需要我们管。」

坐在父亲身旁的丽晴接著话题说:「其实我觉得这样蛮好的,因為父母都在忙,反而令我觉得自己要学会照顾自己,这样才能免去他们的担心。久而久之,反倒养成我自律和有主见的性格。」

去年在选择大学时,从申请到考试,到给每一所学院写入学申请,再到请老师写推荐信,每一步都是丽晴自己独立完成的。这种「我的学业我作主」的行為,在中国也许会被解读為任性和目无家长,但在丁家却获得高度的讚扬。所以丽晴说她很感激她的父母对她的放任,她说这是一种很重要的鼓舞。

丽晴的小学初中是在北京就读的,这段时间虽然生活在父母的眼前,但她依旧是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每个週末,她都会一个人到海淀图书馆去读书,做完作业后就借大量的图书来看,內容包括人物传记、写实报导、经济分析及小说等。她说:「这段时间超量的阅读,令我增长了知识,也陶冶了情操,受益匪浅。」

也是因為阅读,丽晴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初中毕业后,她从报章中看到中国的高中生学习非常辛苦,大量的作业令他们每天都忙到凌晨以后才睡觉,早上五、六点钟又要起床,身体常常吃不消。

此时已立下要到美国去读大学的丽晴,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离开中国,返回加拿大求学。丽晴说:「我当时想,美国的考试全是英文,我与其花大力气在中文上,不如节约一半时间去学英文,用英文直接攻读数理化,结果一定能事半功倍,更有把握。」

对於丽晴的这个决定,父母完全支持。2008年秋天,丽晴踏上了回多伦多求学的道路。

名校里的明星

丽晴回到加拿大后,选择在多伦多市的Branksome Hall学校学习,这是一所女子私校。新的生活,令她感受到与中国教育完全不同的成长方式。

「在中国,学生的成长基本被局限於学校和书本。但在加拿大,课堂的学习衹是成长的一小部分,更重要的是课堂外的实践。」 丽晴说她很喜欢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社区活动。「在过去这几年,我参加过辩论赛、划船赛,还担任学校乐队的吹笛手,並且是Branksome商业协会的会长,还参加过旨在增强学生商业技能的DECA活动。」

讲起她的高中生活,丽晴两眼亮出很快乐的光彩。她说她还利用数学知识在当地的一所公共学校辅导同龄人和低年级的学生,或到多伦多公立图书馆里面做义工。这些经歷,令她体验到成长的快乐。

丽晴在中国接受的教育,為她打下良好坚固的数学基础。18岁那年,她在加拿大中学生数学公开挑战赛中获得多伦多赛区的头號选手排名,这场覆盖全加拿大数学公开挑战赛由滑铁卢大学主办,丽晴在8,700名选手中取得了比赛的第六名。除此之外,她在10年级还获得Cayley奖牌,11年级贏得Hypatiia竞赛。她也是Branksome Hall有史以来第一位被美国商科排名第一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录取的学生,这其中有赖於她的数学成绩,因為沃顿商学院非常看重数学成绩。

对於许多女孩子来说,学习数学是件烦闷的事情。但数学对於丽晴来说,那是个神奇的天地。「我喜欢数学,它能够挑战你的思维,当你完成一道题时,你会有莫大的成就感。要知道,如果我努力去解一道题,我总能得出一个正確的答案,这是何其美妙的事情!」

当然,数学並不是丽晴唯一擅长的科目。她在其他科目上的成绩也相当出色,举例来説,去年她参加了美国的大学入学考试SAT1,结果夺得2,400满分,其中对於母语是英文的学生也很难考好的英文写作及阅读,她也考了满分,这对来加拿大不到三年的她,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丽晴说,在加拿大的这几年她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可以取得如此优越的成绩。据她介绍,她刚来Branksome Hall时亦曾為自己的英语水平忧虑。后来,她找到一位学习上的伙伴,迈迪森·米勒后来成為她的好朋友,她们互相鼓励,互相帮助,没多久,她的英文作文已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上传阅,演讲能力也因此大幅提高,她曾在大多私校联盟辩论会上贏得第八名。她说自己视这為一种荣誉,因為能在一群母语是英文的同学中出类拔萃,这是很自豪的事情。

回顾自己成长的过程,丽晴认為从中国到加拿大,由於经歷了两个国家不同的教育熏陶,令她身上融合了东西文化不同的精髓。她以写作為例,中国提倡批判性阅读,作文有一定的套路;加拿大提倡发散思维,提倡多元性。面对两种文化的衝击,她能做到兼蓄並学。因為中国的教育令她打好了学习的基础,培养了良好的习惯,到达加拿大之后,她被新的学习模式开启了兴趣,在不断挑战自己的过程中,从一个靦腆、不善交流的孩子,成长為今天健谈、勇於奉献和敢於大胆追求理想的青年,她对这种交替互补的成长教育充满感激。

学习回报社会

与许多本地孩子一样,丽晴除了学习好,也热衷於投入社会,她通过参加一系列的义工服务,积纍自己的社会经验。

2009年的暑假,丽晴和她的好朋友米勒来到中国寧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第三小学担任三天的义工教育。丽晴和米勒在行前已作好精密的计划和设计,她们希望能用自己设计的方式给孩子们讲课。

上课第一天,她们请小朋友们用英文描述小伙伴的外貌特徵,第二天则必须深入到描写小伙伴的特性。丽晴认為,这样的授课方式绝对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就如同瞭解一个朋友的过程,先感性后理性。另外,為了增强学习的气氛,她在授课实验中,与米勒选择了一本名為《Thecatinthehat》(《戴著帽子的猫》)的童话书,分配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用情景表演的模式讲述书本內容。最后他们还將自己喜爱的100余本原版英文儿童书籍免费捐赠给那里的学生,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评价。当地学校的老师对於从加拿大回去的学生的能力惊嘆不已,这大概就是加中两国不同体制下的教育结果吧?

為了鼓励更多的年青人到中国去做义工,丽晴还將这次义教活动拍摄的活动图片做成展板,以此召集更多的义工到中国去。

丽晴説:「其实做义工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重点不在於做了甚么,关键是在付出的同时,体会和理解回报社会的意义。」去年,丽晴还作為数学老师的助理,专程到非洲去做义工。「我们教那里的孩子学数学,看见他们专注地学习,我內心有种説不出的开心。」

采访结束后,回家路上我耳边似乎依旧挥不去丽晴年青如阳光的笑声,然后我想起我曾看到的一句话:「我爱你是因為我觉得我身上的爱很多很多,付出是一种快乐,付出是我的一种习惯!」我想这句话用在丽晴身上一点不為过。

我这样想的时候,窗外的夕阳因此变得美丽而动人。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