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难保障

近日,在上海参加一个名为“调控下的房地产发展趋势及投资策略高峰论坛”。在上海关于房地产的论坛比比皆是,若是房价能越论越低,那绝对是众望所归。

任志强说了个明白的道理:调价并不能促进地产商的销售收入,真正导致房价上升的原因在于地价的抬升,而后者又源于整个宏观经济要保证GDP不低于8%的增长。

于是,像我这样,钱袋子里没几个镚儿,又想今后不至于被日渐高涨的房租逼走的人,眼巴巴地望着要推出的保障性住房。

会上云集的地产界诸多大佬,在演讲中都不约而同地提及了保障房。面对地方政府的“缺钱”,各种非银行资金渠道正“站在门口”观望和试探。3月初,中国太保就提出要筹集40亿元投资到上海地产集团的保障房项目上,险资进入保障房可能放开,也大大拉升了人们对保障房期待地的憧憬,如太保称,“该项目建成后将有效缓解上海市青年职工、引进人才和来沪务工人员及其他常住人口的阶段性居住困难。”

可仔细推敲下来,保障目标恐怕只是一座虚幻的海市蜃楼,和我们中间的绝大多数人无缘。

保障房建设投入大,收益低,大规模的建设计划给地方政府带来的“资金缺口”很难弥补。一方面,保障性住房土地是划拨的,且收益有限,在现今众多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和房地产税收,没有其他增长率较高的收入来源的情况下,地方收入将会毋庸置疑地下滑,让需要保证GDP持续增长的地方政府头疼。

另一方面,包括险资等社会资金进入保障房的通道并不容易打开。出于风险考虑,保监会上周就发文要求太保加强投资计划后续管理和风险控制,“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防范触发机制,确保投资计划收益和本金按时足额偿付”。而银行贷款也已很难获得,地方融资平台对于银行的债务已经很重。

在既要建设保障房,又要确保经济增长的政治任务的双重压力下,地方政府亦要设法应对。一线城市将可能继续推高商品房的土地出让价格。而二三线城市,则择机引导投机性资金的进入,“搞活”房地产。

第一种情况将迫使一线城市商品房走高端路线,这部分房价随着土地出让价格的提升而提升。第二种情况则肯定会导致二三线城市房地产价格翻涨。实际上,在一线城市因出台限购令之后,这种现象已经开始出现。

肯定有人会质疑,一线城市保障房出来后不是可以消化掉很多刚性需求,使得一线城市房产价格有所下滑吗?然而前提是保障房分配与需求匹配。不容忽视的国情关键是,一线城市保障房一般针对本地户籍人口,公务员和国企事业单位人员更容易受益,一般的外地务工人员只能慢慢排队。加上建设保障房的资金困境短期内将维持,也可能导致保障房成为稀缺资源,加剧争夺。

由此看来,一线城市的保障房究竟能保障多少人?而曾经让人羡慕的在二三线城市性价比高的生活,恐怕也要走味儿。最终结果,有多套房的人继续有多套房,而没房的人,继续没房。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田林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