暇思随笔文集:角度与可能
在一本旧杂志上看到有这么一篇报道,读起来很有意思:罗伯特博士应邀到一所大学为师生们做“创新思维”的演讲。他口若悬河,旁征博引,不时博得师生们热烈的掌声。最后他强调说:“要做好一件事,关键是要有信心,许多看来不可能的事情,只要你认准目标,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努力去做,就有可能取得成功。”
台下的听众中,有一个叫史帝弗的学生,脑子机灵,以爱钻牛角尖出名,常弄得来演讲的专家学者下不了台。当演讲快要结束的时候,他自然加入了提问者的行列。当轮到他提问时,他站了起来,坏笑着说:“刚才您说许多看来不可能的事情,只要认准目标,多角度去思考,就可能成功。我觉得这点有点纸上谈兵的味道,不切实际。试问,如果我要你用你的牙齿咬到你的眼睛,这可能吗?”
罗伯特一眼就看出这个沾沾自喜的年轻人有捣乱的嫌疑,他不紧不慢的回答他:“这有什么不可能的呢?请看!”说罢他从左边的眼眶里将假眼珠拿了出来,对大家说:“谁说我的牙齿咬不到我的眼睛呢?”
伴随着大家的笑声,史帝弗的脸顿时红了,觉得无地自容的他,仍然嘴硬的说:“这有什么,你若能用牙齿咬到你的右眼才是奇迹呢?”
会场马上就安静下来,在大家看来,罗伯特博士不可能两只眼睛都是假的,况且史帝弗明显是为了给自己找台阶下。没想到罗伯特博士很大方地笑了笑,对大家说,“奇迹是有可能发生的,只要你换个角度想问题。”接着,他不慌不忙地从嘴里将假牙拿出来,对着自己的眼睛,然后对大家说:“谁说我的牙齿咬不到我的右眼呢?”
大家一看,全都鼓起掌来。罗伯特博士对史帝弗说:“小伙子,多换几个角度想问题,许多奇迹是有可能发生的。”史帝弗立即竖起大拇指,高声道谢,并带头鼓起掌来。(引自《演讲与口才》“中外演讲史上最奇妙的现场问答”)
看完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一些人,当别人说出一些新的理论的时候,有的人就会常常说:“那不可能,是伪科学”等等。其实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的思维局限了我们的判断。试想,一种新的事情的出现或被发现,也许都是超出我们原有的认识。如果我们用原来的观念来衡量,那肯定会出现判断上的错误。
比如我曾经对一位好友举过这样一个例子:如果第一个人手里拿一双筷子;过两天,另一个人手里也拿着一双筷子,再过了两天,第三个人手里拿着被布包着的象筷子一样的东西。当我们看见时第一感觉就是“那是一双筷子”,虽然被布包裹着。可是当把布拿开之后,看上去也许是两个筷子那么粗和长的铁筋。也就是说,很多时候,我们在平时很容易对哪个人或者哪个方面形成固定的观念。当遇到新的人或者新的问题的时候,常常不自觉的用这种观念认识那个人或问题,这样往往导致误会或者对一个问题认识错误。而且有时这种错误对自己而言是灾难性的。
记得我看过这样一篇小文:一位很有钱的人,在生意场上是以骗起家,他的人生哲学是:人就是为钱,没有信誉和坦诚。一次他自己掉在水里了,先后有很多人愿意无条件的救他,他就是怀疑别人的用心,结果被水淹死了。
其实人生在世,每个人的人生哲学和理念不同,俗话说:人各有志嘛!有许多人喜欢金钱和权力;而有些人并不一定喜欢,他喜欢自由、喜欢平等、喜欢坦诚,不喜欢束缚。有的人经常说,“有人说,他们所做的一切什么也不图,只为了别人好。”“那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他们肯定有什么阴谋和不可告人的目地。”其实我们换个角度来说,请问,我们的父母生养我们究竟是为了什么?为了养老?说实话,在现在这个社会哪位父母会真的图这个呢?因为那是一份责任和义务。所以说父母之爱是伟大的。他们只是希望我们将来会更好,仅此而已;那么我们说,上学的时候,老师含辛茹苦的教我们为了什么?在社会中我们都曾遇到一些不认识的好心人在我们遇到或大或小的困难中无私的帮助我们又是为了什么?
是,有很多人有一些私心和目地;但,那些根本不能代表所有的人都有私心和目地。在社会中行走,我们不能因为有坏人,就一概的拒绝来自好人的善意,那份善意也许来之不易。也许那份善真的可以改变你的命运。我们常常真的要换一个角度,也许就会想明白。
很多人会说,我们怎么区分别人是否是在骗我们或者是利用我们?其实说白了,你自己权衡一下:接受那份善,会得到什么?你自己会不会失去什么?如果拒绝了那份善,你可能失去什么?
所以说,很多时候我们在遇到一些问题是,不要总是用在平时所形成的观念来衡量新的问题。要换个角度,思考一下其可能性,这样往往我们不至于出现判断上的失误,以免遗憾终身!
望朋友们三思而后行!
2011-3-24
看中国论坛首发
点击论坛原贴
- 关键字搜索:
-
暇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