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体揭露五花八门的商业欺诈行为

3月15号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中国央视将近年来影响恶劣的商业欺诈行为以视频形式加以曝光。其它媒体也列数名目繁多的商业欺诈行为。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媒体在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这一天高调宣传打假,值得受到欢迎。中国是世界工厂,对中国来说,最要不得的名声也许就是造假。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经济学教授徐滇庆在接受电话采访时,对记者讲述了一些旅加华人连酱油、醋都选择在加拿大买了带回中国的故事。中国人对自己国内商品的不信任可谓无以复加了。

徐教授讲的故事告诉我们: 要克服造假,“机制”很重要。

“多伦多一家报纸登的文章说现在想要买酱油、买醋,你还是在多伦多市场上买,带回国内去好。在多伦多所有的酱油、镇江醋都是中国造的,但是绝对没有假。因为加拿大只给三家中国粮食食品出口公司免检的执照。而这个有条件,如果一旦发现一次有假冒伪劣产品就吊销这个执照。因为你要大规模进,加拿大海关不可能去每个饼干、每个话梅都拿出来检验,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加拿大就只给中国三家公司免检来运食品到加拿大出售。在多伦多市场上买到的中国食品你可以放心,因为它有这个机制在这儿。”

山东大学教授孙文广以瘦肉精猪肉为例,分析了造假屡禁不止的部分原因:检测手段落后,打假力度不够,造假成本过低。

“这种猪肉也很难检查出来。国家的检测手段比较落后。另外一个,这种猪肉即使你查到了惩罚力度也很小。使得造假的人即使被抓到,惩罚也是很轻微的。实际上他下次还继续在造假。它付出的成本很低。”

孙教授说,有些造假案曝光后,受到贿赂的官员往往把事“秘掉”。他说,政府官员若是民选的,打假效果就会大不一样。

西安大略大学的徐教授表示,中国社会有必要重建道德基础。

“现在中国确实需要重建道德基础。文化大革命把传统道德破坏得很厉害,而新的东西又没建立。大家就觉得好像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句话不一定落实。做很多坏事的人没有得到惩罚。西方之所以稳定它社会道德一直没有被破坏掉,而且人们崇尚讲真话,做真事儿。何况还有一个教会,你要做坏事儿,上帝还是看得见的。中国人传统道德并不坏。从孔孟之道一直到最后都在教导人们为善。中国老百姓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做坏事儿是要受恶报的。”

3月15号在媒体曝光的造假案包括:售卖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瘦肉精猪肉、售卖返炼胶轮胎、文物收藏骗局、泰国香米造假、以脱墨纸造餐巾纸……要看懂这些五花八门的造假名目还非有丰富的想象力不行。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