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周末,位于朝阳区管庄区域的某项目开盘,除了迎来不少买房人之外,也迎来一批不速之客:几十名业主抗议“降价”,要求退房或者由开发商作出补偿。在楼市调控的背景下,降价、退房,这样的事情迅速吸引了坊间关注。
楼盘降价,这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一个泡泡破灭了,一个泡泡又起来了。吹泡泡的人包括开发商,但是也需要承认,包括购房者自己,虽然这个说法看起来很残酷。
价格下调,资产缩水,买房人在指责开发商的时候,也表现出强烈的后悔,于是会劝后来者,千万别相信开发商的承诺。开发商承诺了什么?“未来一定会涨。”相信很多买房人都曾经被售楼员的说辞所打动:土地稀缺、规划利好、楼盘品质、市场需求,于是越听越心动;看着汹涌涌入的买房人,开发商越来越高兴,越来越有胆涨,买房人又开始越来越急,越来越慌。于是大家开始挤破头抢房子,甚至有人勒紧腰带也要买房子。
这些画面、这些记忆或许很清晰,但是没过几个月,自己曾经对房子的美好印象,对原来预期的美好憧憬,开发商那些美妙的理由,都被一张新的价格单抹掉了。土地的稀缺只是相对的,北京一年比一年在加大供地,几年前有项目自诩是“某某环最后一块地”,几年后发现另一个项目亦称为“最后一块地”;规划的利好原来也是要一步步落地的;品牌房企一样可能面临资金问题,一样会降价。
在为当初轻率买单的时候,买房人才发现自己也是那么脆弱,只能生活在房价的春天里,而无法挺过房价的凉秋。
回过头来说,开发商能在争议的漩涡中超脱吗?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开发商当然可以说,有买有卖,有人当周瑜,有人当黄盖。但在呼吁业主理性的同时,回头想想,自己当初涨价的时候理性了吗?有没有预见到涨价的基础并不牢固?
看清房价的美丽与哀愁,需要多几分理性,包括买房人自己,亦包括开发商。
- 关键字搜索:
- 房价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