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陈佳蕙)
流眼泪是具有排除体内的一些压力激素,进而改善情绪的功能的。情感教育是需要从小教养起的……
时常听到父母亲对着自己正在哭泣的孩子吼着:“不准哭!”、“这有什么好哭?不要闹!”或者是告诉孩子:“不哭才是乖小孩!”、“嘴巴闭起来,才带你去买玩具。”每次看到这样的画面,我心里都会想着,当孩子心情难过、不高兴,或是身体不舒服时,你不让他哭,那你要他怎么办呢?
“哭”从小便承载了许多沉重的污名,流眼泪被认为是一种软弱、不成熟、不顺从,或是刻意吵闹等“不好”或“不对”的象征,特别是对于男孩子,从“男儿有泪不轻弹”这句话可见一般。
如同“笑”一样,“哭”其实是正常且自然的宣泄情绪感受的一种方式,当人们身体感到不适、心情感觉悲伤或愤怒时,流眼泪是具有排除体内的一些压力激素,进而改善情绪的功能的。然而,随着人们的成长与社会化之后,哭泣似乎却逐渐背负着沉重的污名,而阻碍了正常情绪的流转。情感教育是需要从小教养起的,我们可以从下列几点谈起。
(图:陈佳蕙)
<Check Point 1>纾发负向情绪 别急着制止
当一个人情绪压抑久了,心中累积过多的负面能量,超乎个人的负荷能力时,便可能会情绪崩溃或失控,向内可能会伤害自己,向外则可能会伤害他人。
因此,我们应当从小便教导孩子,当遇上挫折或不如意之事时,掉眼泪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反应,而不急着去制止它,也不需要刻意去压抑它,并试着了解孩子哭泣的原因,让他有宣泄负面感受的机会,待心情较为平复之后,再来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你可以告诉孩子:“妈妈知道你现在很难过,我会陪着你,你可以哭一哭发泄不好的心情,等你心情比较平静之后,我们再一起来想想解决的办法。”
<Check Point 2>清楚告知 而非一味禁止
很多父母亲习惯于说“不”的教养方式,例如,“不要哭!”、“不能跑!”、“不可以这样!”然而,这些禁止的语言,可能只吓阻了孩子当下的行为,却未能告知孩子应当要怎么做、为何要这样做,反而让孩子无所适从,并且可能会让孩子接受过多的负面讯息,认为自己是不对的、不好的。
因此,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孩子适当的行为,清楚且具体地告知孩子应该要怎么做,而非只一味地跟孩子说不要、不可以,或不行做什么。例如,可以跟孩子说:“请你先冷静地坐下来,妈妈想听你说说怎么了。”
<Check Point 3>教导辨识情绪 学会设身处地
有时候,孩子会哭闹不休,可能是因为自己的需求未能被父母所了解,或是他还无法清楚地表达自己内心的负面感受。
孩子最初在理解自己的情绪感觉时,只知道好的心情与不好的心情,父母可以借着人际互动的情境,给予孩子机会教育,教导孩子更细致地区辨不同的正向或负向的情绪,例如,正向的情绪包括快乐、兴奋、感动、或满足等;负向的情绪包括焦虑、难过、害怕、或生气等。
当孩子能更精确地理解与觉察自己不同的内在感觉之后,将有助于孩子表达与纾发自己的心情,也比较能够设身处地体察别人的情绪,发挥其同理心。
情感教育是很重要的,当孩子哭泣时,请给予他多一些时间宣泄自己的负面感受,引导他辨识自己的内在感觉为何,帮助他表达与纾发自己的情绪,并且清楚告知孩子可以怎么做,以协助孩子更成熟与理性地面对、接纳及处理自己的负向情绪。(作者为临床心理师)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不准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