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隐忧:送走独裁者 迎来军事强人(图)


2011年2月4日,埃及国防部长坦塔威亲赴开罗塔利尔广场视察。Getty Images

2011年2月12日,长达18天的埃及百万人示威活动,在军方的介入下终于获得了人民衷心企盼的结果:终结穆巴拉克长达30年来的独裁统治。然而,走了独裁者,却可能换来军事强人的统治;国际同时也忧虑,即使温和派穆斯林执政,激进的穆斯林兄弟会恐将藉此翻身,扩大其影响力,威胁整个中东局势,也将使得埃及成为基地组织在中东地区扩张的温床。而好不容易即将从中亚抽身回头照拂亚洲局势的美国,将不得不重新投入中东乱局,或令亚洲局势再次失控。

埃及这场看似由人民的力量所获得的成果,实则穿插了军方精心的安排,让军方实质收割了这场胜利的果实。当埃及示威民众与安全部队爆发流血冲突,使得穆巴拉克下令军队走上街头维持秩序时,就已出现军事政变的迹象。埃及评论家指出,这表示军方已接管权力,军方高层直接涉入,并企图让穆氏看起来像是已经放弃政权。

老谋深算 军方布梗渐进夺权

由于警方安全部队的残暴举动,激发人民极度的愤怒,也让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国际社会纷表不满。在面对沸腾的民怨与国际压力下,穆巴拉克不得不将维持街头秩序的任务移交军方。这也使得军队与在穆氏统治下行事几乎肆无忌惮、遭到人民痛恨的警察划清了界线。

在军方向民众展现善意,誓言绝不会对民众动武的感情攻势下,军队获得了示威民众英雄式欢迎;而军方将领也适时出现在现场,发表民众示威合法性的声明,并誓言绝不动武,同时言不由衷地呼吁群众返家回复正常生活,向人民暗示军方正控制局面。

这也使得人民更肆无忌惮的进行更大规模的集结与示威活动,而在穆氏坚不肯下台的情况下,局势让军方有更进一步采取行动的理由与机会。在保住穆巴拉克安全的前提下,国防部长兼“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坦塔威(Mohamed Hussein Tantawi)以其熟稔的政治手腕,顺势发动温和政变,“请走”穆氏取得政权。

军方在10日出人意表的宣布“埃及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召开代表进入战时编制的“常务会议”,而会议却是由坦塔威负责主持,三军统帅穆巴拉克总统本人及刚被任命为副总统的苏莱曼全都缺席,显示文人与军方领导阶层已出现分裂。会议后并发表了在阿拉伯世界暗示政变的“第一号公报”,在未提及正副总统的用词下,表达军方会设法捍卫祖国及埃及人民的意愿。言下之意,军方将领已主掌大局,而非穆巴拉克、苏莱曼或内阁官员。

然而,因此而满心期待穆氏会在10日晚间记者会宣布辞职的人民却失望了。

捉放曹 穆氏错评局势失势

在穆巴拉克周遭亲信所给予错误资讯的误导,以及他的家人,尤其是他最倚重的儿子的鼓舞下,原本将宣布辞职的演讲,最终却脱稿演出,除把大部分政权移交给苏莱曼外,仍称要留任至举行大选为止,这让事前已从军方处得知穆氏将下台确切情报的美国政府大感吃惊与愤怒。至于军方当时的态度,有分析指出,以坦塔威和穆氏的密切关系,军方实质上应该是掌握了此一变化,只不过是顺势演出了一幕“捉放曹”。这从军方“第二号公报”可见端倪。

在军方随后发表的“第二号公报”中,表态支持穆氏暂不下台,不过仍强调军方是保卫国家最高利益的最终保证者,穆氏的举止和公报内容激起人民两个极端的情绪,促成11日晚间,数百万人民走上街头怒吼,至令穆氏不得不屈服下台的结局。而在人民对军方“感恩戴德”的氛围下,国防部长坦塔威成功取得政权,并随即发布“第三号公报”,一面赞誉穆氏为国家贡献良多,一面暗示军方不会长期掌政,但仓促中也未提及未来计划。埃及副总统苏雷曼也随即宣布,将由“埃及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掌理国家事务。过程中,老谋深算的坦塔威展现了其游刃有余的政治手腕,也让有识之士不得不担心,走了一个独裁者,却来了一个军事强人,定位仍不清楚的“埃及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是否真愿与反对势力分享权力。

军事强人出列 坦塔威未脱序演出

坦塔威的出生与穆巴拉克极为相似。他三次参加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的战争,凭战功屡获升迁,于1991年起担任国防部长,1995年起担任武装部队总司令,一直是穆巴拉克的亲密战友。在今年1月31日,75岁的坦塔威出任副总理,一人身兼多项要职。

据“维基解密”讯息透露,坦塔威不但抗拒改变埃及军队的传统地面作战任务,以因应新时代面临的打击海盗、边界安全与反恐需求,更反对埃及社会改革,尤其是反对被他视为侵蚀中央政府权力的政经改革。“维基解密”公布的2008年美国外交密电,美国外交官认为坦塔威和穆巴拉克都只想维持现状,没有进行改革所需的精力、意愿和世界观,且坦塔威一贯支持中央集权。

不过无论如何,在这次国际突发事件中反应慢半拍,决策失误连连的美国,也不得不接受坦塔威所领导的过渡班子。而坦塔威也深知,美国自始至终都是军方财源的主要挹注者,要维持军中的稳定,唯有与美国采取密切的合作关系,因此,对于以埃合约等攸关中东和平的协定,自是表达坚定支持的立场,并在12日由军方于国家电台公开宣布以埃合约维持不变的国家立场。而这也让美以两国,甚至沙特等亲美中东国家暂时吃下定心丸。至于改革一事,当然也必须给予最起码的表态。

军事委员会随后便颁布了一连串稳定局势的措施,于13日宣布解散被穆巴拉克所属国家民主党掌控的国会,中止国家宪法,成立修宪委员会,并交付公民投票表决,预定6个月后举行民主大选,将政权移交给新的文人政府。在埃及司法界深受敬重的退休法官毕胥瑞15日表示,他已经被委员会选出,负责领导一个有关宪法修正事务的委员会。而委员会则强调,将于10天内提出修宪草案。军事委员会还要求现任的政府内阁留任发挥看守作用,直到新政府产生。警方也要遵守他们的“为人民服务”的准则。

不论外界如何的忧心,至少到目前为止,坦塔威所领导的军事委员会尚未出现脱序的演出,这也让中东局势暂时获得了稳定。但是,真正让国际社会最担心的,恐怕还是穆斯林兄弟会未来对这个世俗化穆斯林国家所带来的冲击,进而对中东局势产生不利的影响。

中东新隐忧 激进兄弟会或崛起

分析指出,修宪必然面对的就是〈政党法〉,这个以宗教不得涉入政治为原则的政党成立法条,让穆斯林兄弟会始终未能组成政党,也造成对大反对派系却无法参与政治的现象。在新近的国会选举,在〈政党法〉与执政党的作梗下,兄弟会从原有的20%席次,变成零席,形成强大的民怨,而这也成为兄弟会于此次示威得以大规模动员的主要原因。也因此,修宪的结果,自然就成为埃及当权者对穆斯林兄弟会未来政治地位的表态结果。在日前示威的当下,穆斯林兄弟会表示支持民主的原则,但是他们所申明的目标之一则是建立一个由伊斯兰法统治的国家。这正雷同于伊朗当前的政治形态。

穆斯林兄弟会建立于1928年,是埃及最早建立和最大的穆斯林组织,其创建人是埃及著名社会活动家哈桑.班纳。建制初期,兄弟会是以传播信仰与慈善事业为主要活动内容,不过随后为了反抗英国统治与清除西方影响力,转而涉足政治,并快速累积实力。

1980年,兄弟会透过结盟方式转入主流政治,并在2005年选举获得20%的国会席次。穆巴拉克警觉事态严重,开始透过修法,禁止任何以宗教为基础的政治活动和政党活动,也不准独立候选人竞选总统,并成功达到政治阻绝的目的。在2010年11月的第一轮选举中,穆斯林兄弟会席次挂零,成员极度不满的情绪,终成导火线,在通膨与失业所引发大批不满的失业青年走上街头的抗议的助威下,终致酿成此次剧变。

网路推波世俗化 兄弟会市场或有限

对于后续中东政局的发展,分析指出,从事件发展过程与过去遭到残酷打压的历程观察,在军方的介入下,兄弟会不致采取过激的手段,重入主流政治舞台,但前提是〈政党法〉的修正必须符合预期。分析指出,在军方对局势掌控的充分自信下,修改宪法的结果应该会如预期,在经年世俗化的发展下,以及原执政党长期的经营下,埃及社会应该会选择一个倾向世俗化的温和党派。不过,身为最大反对派系的兄弟会,只要愿意回归或是藉由创始人班纳最早的发展方向,掌握国会较多席次,并非不可能。

但是分析表示,正如这次促成埃及革命最大的功臣是自由的网路通讯科技,它能为参与变革的人群揭露即时的真相资讯,让民众得以快速反应、集结与讯息传递,进而推倒独裁的城墙,它同时也带来更多的普世价值与世俗化资讯,这对埃及许多受过高等教育追求更多心灵自由的新世代而言,早已超越了基本教义派在30年代所树立的教义藩篱。

美外交重心不致移转 独裁政权变局加剧

至于美国是否因此而不得不将外交重心自亚洲再度转向中东,分析认为在此发展趋势来看,短期内机率不大,中长期来看,美国应会记取教训调整朝野关系,在不得罪军方情况下,扶持温和派政权,加强与在野,尤其是兄弟会的对话,透过经济等软实力的影响力,改善埃及经济环境,抑制激进主义的滋长。因此,短中期来看,美国2011年的外交重心仍将放在亚洲,尤其是中国,并加强关注北韩与缅甸的核武发展。

中东与非洲国家目前受到埃及的影响已进一步产生更大的波澜。除了伊朗爆发自2009年以来最大的示威活动并遭到当局残酷的镇压外,巴林和叶门也爆发了相同诉求的大规模示威活动。巴林当局虽已发放津贴方式拢络人心,但是大批群众仍然涌拥上街头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开放示威活动;叶门首都也爆发支持政府群众攻击示威人群的暴力事件,掌权32年的叶门总统沙雷跟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的解决方法如出一辙,宣布不连任、也澄清不会让政权父子相传。不过,民气已经被唤醒,谁都不敢保证,沙雷的命运跟老穆巴拉克不会一样。沙乌地阿拉伯也出现了大规模的反政府示威活动。因此,沙乌地阿拉伯、约旦和叙利亚军队都已进入高度战备状态,以防止埃及的骨牌效应。
诚如巴林一位学生观察指出,“中东各地的反对人士,此时不行动更待何时?”可以预期,这股改革风潮,将在近期内加速传到各个独裁政权国家,首当其冲的中东与非洲地区,将面临“自清”或“被清”的必然选择。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万厚德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