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世界洗牌 全球经济拉警报(图)

【看中国记者万厚德分析报导】若说埃及革命牵动中东和平,那么盛产石油的利比亚目前的动荡局势,势将严重冲击全球经济,而位居美国扼制波斯湾重要据点的巴林一旦易帜,美国对阿拉伯世界的影响力,或将面临崩盘,伊朗恐趁机串联阿拉伯世界占大多数的什叶派,兴起全球另一股政经危机。

阿拉伯革命的波澜,在埃及革命的成功推波下,正冲向北非狂人卡札菲独裁统治长达42年之久的利比亚,以及阿拉伯半岛由少数逊尼派统治长达200年的产油小国巴林。

抗议屠杀军队官员纷倒戈

不同于埃及的处理方式,利比亚采取了高压手段,以包括空军在内的军事武力对付手无寸铁的示威群众,在战斗机的轰炸与外籍兵团冷血无情的攻击下,到目前为止,已造成300余人的死亡。一些无法接受屠杀无辜百姓军令的部队,纷纷倒戈协助人民击退政府军的攻击,倒戈的正规军也已撤离南部第二大城班加西,动乱则快速蔓延至首都底黎波里;据中情局透露,利比亚4万5千名正规军,目前只有5千人效忠卡札菲,而两架空军幻象战斗机也在21日逃至马耳他申请政治庇护。据路透社2月21日消息指出,一名马耳他政府官员21日透露称,有两名利比亚空军上校飞行员驾驶著两架幻影F1战机在当日叛逃至马耳他,并向马耳他政府申请政治避难,据这两人透露,他们此前接到了向抗议者投放炸弹的命令,因为无法执行而决定叛逃。各有权势的部族长老,也纷纷与卡札菲划清界线。

利比亚政府官员包括卡札菲政权二号人物的内务部长阿比迪,纷纷辞职抗议当局的屠杀行径,而利比亚驻澳大利亚、中国、印度和马来西亚等使馆的高级官员,日前也相继宣布倒戈,用辞职和谴责、呼吁的方式,抗议政府出动军队对付示威者。利比亚驻联合国大使也辞职抗议政府的屠杀行动,并在联合国发言表示,卡札菲是在进行种族灭绝行动,“我怎么能支持一个杀死自己人民的政府”,应尽速将其逮捕并交付国际审判。而一度谣传逃离至委内瑞拉的卡札菲,则于22日透过利比亚国家电视台露面辟谣,并与其子扬言,将继续以武力对抗这波“颠覆”行动,即使战到最后一颗子弹也在所不惜,他并下令安全部队炸毁通往地中海的输油管线。此言一出,国际原油价格大涨,股市则是全面大跌。

狂人扬言炸油管油价大涨

利比亚原油储存量达440亿桶,为非洲第一大储油国,日产量为158万桶,居OPEC第七位。石油输出对象主要为欧洲,超过65%;中国占10%,美国则占8%。位于利比亚石油生产区的部落族长威胁,如持续采取军事镇压,将关闭石油输出设备,果真如此,分析师指出,将严重影响欧洲石油供给,尤其是比例达38%的意大利,这无异是给遭逢第二波经济危机的欧洲一记重锤。

目前利比亚遭到关闭的每日产油量仅为5万桶,尚不足以造成影响,不过在后续发展日趋恶化的可能下,以及卡札菲扬言破坏油管设施的威胁下,已造成欧洲与亚洲股市的重挫,而油价也冲破100美元关卡,避险的金、银等贵金属价格则连续一周劲扬。有分析指出,若局势未获得改善,恐将重演1972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与2003年第二次波湾战争,重创全球经济的戏码。至于巴林,由于其石油几近枯竭,目前日产4万桶石油的产能,对全球油价并不能起到什么影响,但是就控制波斯湾出海口的战略地位而言,却极具关键地位。在获得王室长期的支持下,巴林成为掌控中东海权的美国第五舰队总部所在地。

巴林牵动美中东势力

从地缘上观察,第五舰队对于伊朗最大石油输出港阿巴丹的石油输出,具有绝对的控制能力,除了直接掐住了伊朗经济的命脉以外,对美国为了抑制伊朗恐怖主义输出而推动的经济制裁,有实质且关建性的地位。从战略地位而言,亲美的巴林逊尼派王室一旦遭到人口占70%的什叶派所推翻,势必让美国海上势力被迫撤离波湾,形成全球反恐巨大漏洞,而以什叶派为首的伊朗当局所操弄的恐怖主义,将得以长驱直入沙特等阿拉伯国家,间接造成更巨大的石油危机。

巴林当局虽在日前提出每户发放3000美金津贴的措施,但是人民并未因此买帐,首都麦纳迈反而涌入大批的示威群众,要求释放什叶派政治犯与解散当前政府。巴林当局先前采取了武力镇压手段,导致伤亡与激起更大的反弹,后由于美国担心失去这个扼制伊朗的重要通衢,而施压巴林王室改采对话方式解决。巴林当局日前释出善意,释放23名什叶派政治犯,以为双方对话铺路。

利比亚为争政治自由 巴林为种族派系

从当前发展来看,分析认为,虽然同受阿拉伯革命启迪,但利比亚与巴林发生动乱的原因并不相同。利比亚的福利政策不差,为数不少的石油收益均投入社会福利,但是,卡札菲家族拿的却远超过于此,在维基解密、脸书、推特等网站对真相的揭露推波下,长期在政治上遭到禁锢的人民,以及那些同样遭受失业打击且精于网络运作的高学历知识分子,纷纷涌向街头,借由示威游行解放长期在政治上遭到压抑的不满情绪,在资讯的推波助澜下,激起一波高过一波的惊涛骇浪,直至独裁者淹没在这波涛汹涌的革命浪花而不干休。政治上的压抑,是无法借由贿络似的福利政策所弥补。

巴林的动乱,则来自宗教派系间的对立。巴林国内的政治结构如同萨达姆时代的伊拉克,长期由人口仅占30%的逊尼派所掌控,而70%的什叶派则长期在政治上受到排挤,在社会上受到歧视,在资源分配上更是受到不公的待遇。长期累积的怨恨,在阿拉伯革命的鼓舞与伊朗的运作下,激起巴林什叶派人民的反抗,而逊尼派人民也不甘示弱,30万支持政府的民众,21日涌入首都麦纳迈,形成与什叶派群众对峙的局面。

分析指出,早在伊朗前国王巴勒维遭到什叶派革命下台之后,巴林什叶派就开始积极策画颠覆王室,而伊朗精神领袖何梅尼在1981年就曾协助巴林什叶派策画政变,希望将巴林变成附庸,但宣告失败,也进一步造成巴林内部对立的激化,不过什叶派以民主为名的颠覆举动未曾终止,但多无疾而终。然而此次在网络的推波助澜下,情况比以前凶险。有足够充分的理由让美国政府相信,伊朗是这次巴林动乱的推手,一但被击倒,中东局势势必改观。什叶派藉著改革的号角正一路迎向沙特,南有也门革命呼声,北有伊朗虎视眈眈,巴林的岌岌可危,将让美国无法坐视此一发展局势,有分析认为,介入干预或将成为白宫不得不的选项。

为利默许行恶 西方始作俑者

分析表示,事情演变到今日这步田地,西方国家为维护自身利益所采行的中东政策,可说是始作俑者。西方国家在投资议题上,均围绕在石油相关设施与军火交易,却甚少在非政府社群组织、民生经济、教育发展等提升民主素质上进行交流与投资,更遑论政治制度的改革。说穿了,缺乏长远观点的双重标准是西方世界在处理中东问题时的根本基调。在西方支持下的寡头政治体制,开始腐败,即令有着完善的福利政策,但在政制垄断的局面下,长期遭到桎梏的心灵也开始跃跃寻求释放的窗口。

欧盟为了稳固利比亚的石油来源,在2009年出售了6亿8千万欧元的精密武器给利比亚,而这些武器在这波革命中却都成为屠杀无辜百姓的凶器,而其中精密的电讯干扰设备,却反过来阻碍了欧盟撤离5千侨民的行动。而穆巴拉克近30年的贪腐行径,依然获得美国每年近16亿美金的军经援助,美国却不曾施压改革,这更让埃及的独裁者有恃无恐,政权不再亟思民生议题,疏忽社会结构的变迁,虽有高等教育的培育,却无相对的经济改革。

而忙于中东战局维护石油利益的西方老大哥,对于相关经验的输出与协助更是兴趣缺缺。只要苏伊士运河的河道保持畅通,以埃之间的局势平和,内部再腐败,就都掩耳闭口。当情报的蒐集遇上以脸书、短信进行号召的全民行动时,根本失去了准头,问题爆发的那一刹那,当权者毫无招架能力,西方更是雾里看花,甚至一度认为只是暂时性的集体事件。前伊朗亲西方的巴勒维政权倒台的历史,并未让美国记取教训,积极改革与西化的作为,无法抚平巴勒维高压恐怖统治产生的民怨,加上巴勒维极端仇视伊斯兰教义,最终导致什叶派极端教义派的兴起,成为中东的乱源。而巴林也正走上这条老路。

油价关键在沙特、伊朗

错估局势失去机先,也导致美国在中东的威望急剧下降,诺贝尔和平奖的头衔成为奥巴马最大的压力,这些依附在美国强大军事力量下的独裁者,纷纷遭到美国要求立即改革的警告,但人民已失去耐心,限期的改革,意味着失去权力,甚至遭到清算,这在当权者心中无疑是认定遭到昔日盟友的出卖,美国的威望也急速下降。而最大石油输出国沙特的未来发展正考验美国等西方国家。

其实当前油价的信心危机,并非来自于利比亚油井封闭的威胁,而是来自于巴林万一垮台后导致沙特可能变天的危局。《华尔街日报》指出,在OPEC的调配下,目前沙特每日石油闲置产能为350万桶,足以弥补利比亚若全面停产所损失的每日158万桶产能。至于一方面进行恐怖主义输出,另一方面也正遭受来自内部知识分子推动阿拉伯革命威胁的伊朗,由于其石油产能达每日400万桶,因此这一波革命浪潮是否波及伊朗导致内部动乱的疑虑,也是油价破百的原因。

后中东时期什叶派成最大派系

在这波革命浪潮过后的“后中东时期”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局势?分析指出,什叶派无疑将成为阿拉伯世界最大的政治派系,而如果伊朗当局侥幸逃过这一波改革浪潮,势必纠集包括在美国政府扶植下的伊拉克什叶派等新兴政权共同围堵沙特,并将美国势力逐出阿拉伯世界,基地组织也将在这片沃土大肆发展,温和派系的阿拉伯族群将沦为荼毒的对象,西方的反恐擘画也将遭到破局命运。

至于北非的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将有可能朝向如土耳其政治体制世俗化、民主化的方向发展,但与美国或将保持距离,伊朗军舰在21日获得埃及当局同意通过苏伊士运河,就是一个例证,美国将逐渐失去对这些国家的掌控。

本文留言

作者万厚德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