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燃”的阿拉伯危机

中东与北非争取自由的斗争似乎正在蔓延。而对交员来说,眼下的战斗比最终可能获得的自由更为重要。利比亚政府对骚乱的暴力镇压,导致布伦特原油在周一交易中大涨2.5%。在利比亚较为活跃的石油公司——意大利埃尼(Eni)与澳大利亚OMV的股价已双双下挫5%,尽管它们报告称,生产并未受到任何干扰。

上述地区某政府出了问题,油价便应声上涨,已不是第一次。而且,早在阿拉伯独裁政权变得摇摇欲坠之前,油价的强劲上行趋势就已然启动。政治风险或许让油价的上涨超出了原本的幅度,但我们对此无法确言。

投资者有充分的理由保持冷静。首先,无论是旧政府还是新政府,维持油气业务的正常运转都符合其自身利益。如果反叛者破坏生产设施或输油管道,就可能丧失民众的支持。内战(这种威胁在利比亚切实存在)须另当别论,但所有抗议活动最为密集的国家(突尼斯、也门、埃及、利比亚和巴林)的总产量,也仅占全球供应量的3.4%。即使这些产量中的大部分突然消失,全球其它地区大概也有足够的剩余产能加以弥补。

那么,交易员完全是杞人忧天吗?倒也未必。如果新政府撕毁原有合约,个别公司可能会蒙受损失。(一些高管与其政治后台现在一定后悔,当初对利比亚领袖穆阿迈尔•卡扎菲(Muammer Gaddafi)上校表现得过于热情了。)此外,如果普遍存在的不满浪潮继续膨胀,一些规模大得多的石油出口国不得民心的政府可能面临危险。专家们认为这包括伊朗、叙利亚与阿尔及利亚。这三国的石油总产量占到了全球产量的8%左右。在沙特阿拉伯(占全球产量的12%),石油大多来自拥有大量什叶派人口的地区,而什叶派被剥夺了许多政治权利。

事实可能会证明,石油、压迫与枪炮结合在一起,是高度“易燃”的。

本文留言

作者Lex专栏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