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屠苏酒(图)
宋代王安石写过一首著名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分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却把新桃换旧符。”诗中提到的“屠苏”是一种酒,按照中国古代的习俗,此酒是农历正月初一(“元日”)全家人在一起饮用的。
此酒为何叫“屠苏”?一种说法是屠苏原本是一种草,古时有人将其画于屋上。在北周王褒的《日出东南隅行》中,就有“飞甍雕翡翠,绣桷画屠苏”的记载。明代杨慎认为,人们将画有屠苏的屋子也称之为“屠苏”:“屠苏本草名,画于屋上,因草名以名屋。”(见《艺林伐山》) 《广雅》则说“屠苏”就是茅草屋:“屠苏,庵也。”于是有人推断,在这样的草庵中酿制出来的酒就叫“屠苏酒”。
屠苏是一种草名,也有人说,屠苏是古代的一种房尾因为在这种房子里酿的酒,所以称为屠苏酒。据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的,其配方为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附子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这种药具有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避除疫疬之邪的功效。
后由唐代名医孙思邈流传开来的。孙思邈每年腊月,总是要分送给众邻乡亲一包药,告诉大家以药泡酒,除夕进饮,可以预防瘟疫。孙思邈还将自己的屋子起名为“屠苏屋”。以后,经过历代相传,饮屠苏酒便成为过年的风俗。古时饮屠苏酒,方法很别致。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
也就是说合家欢聚喝饮屠苏酒时,先从年少的小儿开始,年纪较长的在后,逐人饮少许。宋朝文学家苏辙的《除日》诗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说的就是这种风俗。有人不明白这种习惯的意义,董勋解释说:“少者得岁,故贺之;老者失岁,故罚之。”
这种风俗在宋朝仍很盛行,如苏轼在《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诗中说:“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苏轼晚年虽然穷困潦倒,但精神却很乐观,他认为只要身体健康,虽然年老也不在意,最后罚饮屠苏酒自然不必推辞。这种别开生面的饮酒次序,在古代每每令人产生种种感慨,所以给人留有深刻的印象。直至清代,这一习俗仍不衰。今天人们虽已不再大规模盛行此俗,但在节日或平时饮用这些药酒的习俗仍然存在.。
- 关键字搜索:
-
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