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女儿去英国求学(图)

女儿在大四那年寒假,突然冒出一句:“爸!我想去英国念书。”

闻之一愣,我明年退休,从未预算过会有这笔支出,这颗震撼弹丢的还真是时候。

她评估医管系毕业后,学以致用机会渺茫,大医院出缺微少,小医院以护理长兼管理,因此企求再造第二专长。孩子企图上进,当然倾力资助。

小港机场送行前,妻再三叮咛别难过。想想孩子懂得前瞻努力是好事,我频频允诺:“不会啦!”当女儿拿着护照和机票出关前,临别拥抱的泪珠落下。我四岁丧母,亲情深处的敏感总是难以自制,赶紧拭去泪痕催促她进去。挥手看着那从小到大不曾如此远去的身影,怅然若失却又沾染喜悦,牙牙学语至今,她开始展翅翱翔了。

女儿到英国后,合适的校外租屋落空,只有选择较为昂贵的校舍套房,遥隔万里,安全考量为主,我极为赞成。宿舍虽小但一切齐全,网路通讯更是重要设置,拜科技之赐,视讯的感受真是应了“天涯若比邻”。除了经常联系家人,它帮助女儿学会煮饭做菜。我学习电脑周边的安装操作,喇叭音量放大,妻站立小流理台前,透过萤幕进行烹饪教学。

临行前我就明确告知女儿留学的意义:“是宏观妳的视野,接受西方学术与文化洗礼,学习独立生活与思维的锻造。”台湾已非早年人才贫瘠的年代,语文能力提高与硕士学位的加持,不保证在就业市场里受到青睐。改变饭来张口的惯性,自己解决一切疑难杂症,也是留学的附加意义。

英国是一年四个学期制,没有寒暑假,圣诞节前后有近一个月长假。女儿知道留学已耗费不少,难以启齿休假时搭机往返的念想,于是缩身在行李箱,用A4纸张贴上“我要回家”,自拍相片隐喻诉求,不知是否念“行销学”踏出第一步的学以致用?

轻易攻破父母的防线,相片换了来回机票,这档交易真是“一本万利”!回到家翻阅她的存款余额,显然小幅透支,她说下学期要写论文比较忙,没有假日旅游的花费,会节省些,以平衡收支。我当然不放心,连同机票补足差额,三千英镑不复返。

她毕业后在台北医美进口商工作两年,台北居大不易。不忍剥削她省吃俭用的存款,当初协议赚钱后慢慢偿还留学费用,看来是不了了之,这样的赔本生意,为人父母总是甘之如饴。或许,这就是所谓“甜蜜的负荷”吧!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