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夺泸定桥”是撒谎。这早就不是秘密了。我们要探究的是为何撒这个谎?邓小平说:“这只是为了宣传,我们需要表现我们军队的战斗精神。”这是他1982年亲口对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布列津斯基说的:“其实没有打什么仗。”
原来如此:只是为了宣传,表现共产党军队(红军匪帮)的战斗精神。长不高的邓小平不仅直率,而且言简意阂:只是为了宣传,表现红军的战斗精神。
“其实没有打什么仗。”这就是其实没有什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只有军队宣传干事编写的故事。飞夺泸定桥,只是为政治宣传而捏造出来的谎言。
当然,红军走过的路还是有。这好比共产党尽说鬼话,但还是要有毛泽东、邓小平这些人的身体和嘴巴,吃喝拉撒这些人事还是免不了的。否则人鬼两界全乱套了,人类世界也就没必要存在了。也就是说,共军宣传干事笔下大渡河河边安顺场,坐船渡江的刘伯承和聂荣臻的右路军还是有的,只是没有什么战斗。
所谓飞夺泸定桥的泸定桥战斗,说白了,就是当时中共中央红军林彪左路军从泸定桥过的大渡河,带着王开湘、杨成武等人,从没有敌军守卫的铁索桥走过。就这么档子事,后来因为被纳入“长征”这个弥天大谎,就非不断编故事不可了。
“团长黄开湘、政委杨成武,在5月29日凌晨6时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桥东面有两个营的守军,桥板也已被守军收去。战前双方有喊话,红军方面向川军说:我们是北上抗日的,请你们让开路,不想和你们打。川军方面回应说:你们有本事就长翅膀飞过来。由一营二连廖大珠为首的22人的突击队,突击队员腰插手榴弹,驳壳枪,后背一把大刀,冒着枪林弹雨,攀踏着铁索强攻前进。他们后面是三连,每人抱一块木板,在后面铺木板。三连的后面是全副武装的一连,准备最后时刻拼死冲击。当突击队员到达河对岸时,守军点燃了堆放在桥头的浇上煤油的木板,突击队员不惧燃烧的火焰,冲到岸上,后续部队也随后跟上,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消灭了守军,夺占泸定桥,22名突击队员杨成武回忆都活了下来,而泸定桥纪念匾则记载有4名队员阵亡。”这段文字就在维基百科上。
上面泸定桥战斗的故事约300字,稍稍细心读一下,就会发现这绝非林彪部队过泸定桥的真实历史,纯属宣传干事或者通讯员编写的故事。编的痕迹太明显,经不起如此质疑:桥东面两个营是哪两个营?军队番号、营长姓名是什么?这两个营属于川军那个军?是从那里调防过来的?1935年日军在华北,中央红军跑四川来抗什么日?如果是借道,说清楚了,川军为啥不放行?22人的突击队,人数不多,这么辉煌的战绩,为什么不一一列出他们的姓名和军职?可以说,编写上面文字的宣传干事们说不清楚这些问题,回答中一定支支吾吾、漏洞百出。
所谓飞渡泸定桥,就是睁眼编瞎话,而且瞎话没编圆。看资料:天堑大渡河,喜马拉雅山融雪卷起的奔腾咆哮的激流,漩涡密布,河床布满尖利的岩石,无法涉水。泸定桥建于十八世纪初叶,是四川通往西藏的一座雄伟的吊桥,全长一百零一公尺,宽两公尺多, 十三根铁索连接东西两岸,九根作桥底,上面铺着木板做桥面。红军过河时,桥上无板只有铁索。我们用脑子想想,杨成武们能咋过?
红军飞夺泸定桥是彻头彻尾的谎言。看战前红军和川军的喊话,红军是在江西战败了被撵出来的丧家之犬,从江西到湖南再到贵州、云南、四川,完全就是逃命的心理,跟川军交战前会喊“北上抗日”这种没有意义的话?当然不会。打仗是枪弹下闯活命的,跟川军喊这些可笑的话,心理上就输了,仗还能打吗?林彪会让他的红军这么瞎喊吗?再说川军如果真是守卫目的明确,就是要在大渡河边把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喊话中摆明了是要拼本事,枪林弹雨中22名枪全别在腰上的突击队员居然都走过了无板的铁索,怎么可能?除非这两个营官兵全都被隔空点穴定住了。如果林彪或者他的军队中没有这样的高人,不要两个营,一个枪法好的人就可以击倒这22个“人靶”。摸枪打死过麻雀的人都能做到。
常识说明,没有泸定桥战斗,没有飞渡。根本就没有夺桥这回事。我们知道,谎言必有漏洞。所以,为掩盖漏洞就会编更多的谎言。再瞧维基百科上的文字:
“根据2003年当地86岁的老人李国秀老人的目击陈述,他看到有22个红军过桥,老百姓在前面带路,红军跟在后面,几个老百姓被国民党击中掉进了河里,桥上没有木板,只挂着铁链。”这个李国秀“看到有22个红军过桥”,这个数字他是一一数来的吗?他怎么会有看人就数数字的习惯?李国秀18岁时记下的数字,居然隔了68年还记得,莫非他一辈子就为作这个证而活?既然桥对面有敌人,工农子弟兵红军怎么会让老百姓挡子弹?川军的子弹怎么能把老百姓打下河,却打不下后面的红军呢?这个谎言又没编圆,于是接着再编:
“有分析认为,当时驻守对岸的川军刘文辉部队装备落后。红军在火力上有着压制性的优势。因此,红军只遇到有限的抵抗,并且守军的抵抗很快就瓦解了。”既然川军装备落后,也没防守和歼敌的顽强意志,战前怎么会喊话要比本事?如果刘文辉根本就没打算阻止红军过路,也就没必要派兵驻守泸定桥。这才是实情。
查看百度百科“飞渡泸定桥”的词条,很容易看出这个故事纯属杜撰,起因于1936年美国记者斯诺采访陕北。毛泽东和杨尚昆联署命令发起对外宣传和向外国人募捐的征文,红一军团政治宣传科科长彭加伦写的《飞夺泸定桥》很生动,被斯诺采用。斯诺看了毛泽东给的《飞夺泸定桥》后,给予了再创作:
“木板有一半给抽掉了,从岸边到河中心只剩下光溜溜的铁链。在东岸的桥头,敌人的一个机关枪阵地正对着他们,它的后面是由一团白军把守的阵地……谁能想到红军会发疯似的试图从光铁链上过河呢?可是红军却偏偏这样做了……头一个战士中了枪,掉到下面的水流里,第二个也掉下去了,接着是第三个……敌人把煤油扔到桥板上,桥板开始燃烧起来。这时,大约有二十名红军战士用双手和膝盖匍匐前进,把手榴弹一个接一个地扔进敌人的机关枪阵地。”
匍匐前进过无板的铁索桥,还扔手榴弹。天!我负重走过铁索桥N次,都没这功夫。华裔英国人张戎在其《鲜为人知的毛泽东》一书中也怀疑。摘要如下:
红军五月二十九日到达时,泸定桥没有国民党军队把守。长征故事中说的守桥的国民党二十四军第四旅李全山团,其实驻在远处的化林坪一带。驻扎泸定的步二旅在红军到来前就被派去五十公里外的康定。有西康地区专员六月三日的通报——步二旅“集中康城附近”——证明。当时国民党无数通讯没有一份讲泸定桥打了仗,只提到红军在去泸定桥的路上和离开泸定桥之后,有几次小型遭遇战。离桥不远的天主教堂,一位九十三岁老太太,头脑十分清晰地记得红军当年“阴一炮,阳一枪地打过去”,然后“慢慢过完桥”,过桥时“没有打”。 有两三个人命丧此桥,朱德夫人和九十三岁老人都说是红军修桥时失足掉下去的。
过桥时红军没有一人伤亡。首批过桥的二十二名战士,在六月二日过桥后,每人得了一套列宁装、一支钢笔、一个碗和一双筷子。他们中没有一个人受伤。其他红军 过桥时也没有伤亡。周恩来问过桥的指挥宫杨成武:“人有没有受损失?”当听说没有时,周又问:“一个都没有?”答覆是:“一个都没有。”
由此可知,台湾国史馆“蒋中正总统文物002090300030021号”卷宗“刘文辉电蒋中正的内容”据袁旅称俘匪共匪主力由安庆埧夹河窜康定企图由炮山经丹巴合徐及泸定桥李团与沿河之匪奋战等情报”也是政治忽悠。国民党24军第四旅李全山团,当时驻在远处的化林坪一带跟红军根本没打仗。
中华民国国共之间、国军派系之间都有不同程度的战报忽悠。共军最会忽悠,如玩魔术。《战士报》第186期编出刘伯承右路军强渡大渡河的故事,林彪左路军就有了杨成武(王开湘)团飞夺泸定桥的故事,彭德怀部彭雪枫团覃应机侦察连12 人夺得的故事。于是,所谓泸定桥战斗的故事就有了红一军团杨成武红四团和红三军团彭雪枫红十三团两个版本:一个是杨成武部下二连连长廖大珠率领22名突击队员夺取的,由于彭加伦和杨成武会宣传,毛泽东就给了斯诺这个版本;第二个是彭雪枫部下侦察连指导员覃应机带领12名勇士夺取的,这个版本最早报到党中央,1935年就由陈云带去苏联。
也就是说先过泸定桥的是彭德怀红三军团的红13团彭雪枫下的侦探连,实际上桥对岸没敌军,也就没战斗,为了忽悠共产国际,1935年陈云带去了这个比较有经济学特色的故事版本。但1936年为了忽悠美国记者,结果就弄成林彪部队廖大珠的22 人。1946年,彭德怀被一位英国作家问起,怕说漏嘴,就推说“记不清了”。而记得清楚对岸敌军的彭加伦说有两个旅,杨成武说有两个团。逻辑学告诉我们,这两种对立的故事版本,完全可能同假。
1935年蒋介石是在驱赶红军进四川入西北,而不是要消灭,那是他统一西南、西北的军事战略。邓小平说泸定桥没战斗,实际上也隐含安顺场无战斗。他实际上在告诉布列津斯基:其实没有什么长征。因为没有打什么仗,所以所谓“抢渡湘江”、“四渡赤水河战役”、“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腊子口战役”,跟《红岩》作者编故事一样,全都如同男人生孩子。
没有长征,有的是长逃(窜)。“长征”从头到尾是红匪蒙人和洗脑的政治宣传。“其实没有打什么仗。”这句话包含了中共红军长征的全部秘密。
- 关键字搜索:
- 【唐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