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1930苏联饥荒:万人坑上泥土还在蠕动(图)

 2011-01-23 13:51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1

古代有“坑杀”一说《史记》中屡见。《白起王翦列传》叙秦赵长平之战,赵国40万兵士降秦,而白起“乃挟诈而尽坑杀之”。这通常解释为以欺骗手段将 40万人活埋。白起坑降卒一事很著名。比这更著名的,是秦始皇的“坑儒”。《秦始皇本纪》,叙秦始皇将460多个儒生“皆坑之咸阳”,这也一直被解释为将 460多个读书人活埋。其他,如《项羽本纪》,说“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

但也有人对此表示怀疑,理由是将数十万人同时活埋,很难想像。我以为,这关键是对“活埋”的“活”字如何理解。如果把“活”理解成活蹦乱跳、生龙活虎,那可能在相当程度上是误解。我的想法是,白起也好,项羽也好,都是在用刀、剑、箭等兵器对几十万兵卒粗略打击后,再行掩埋。几十万人,完全不打击,在每一个都是活生生的情况下掩埋,很难。而将几十万人一个一个地杀死后再埋,不但很费事,也无必要。只要将这些士兵击杀得不能反抗,如同死物,便可以了。一阵乱射,一番乱捅乱砍后,几十万人全都倒下了。有的固然当场咽气,更多的人,则可能只是不同程度地受伤,在喘息着、呻吟着、哀嚎着。这时候,再来掩埋,就很容易了。而只要还有些人没有完全死去,这种掩埋就在一定意义上是“活埋”。这说的是大规模地“坑”的情形。至于秦始皇“坑”460多个儒生,那是完全可以在毫发无损的情况下进行的。

我本来没有资格谈论古代的问题。忽然斗胆对此问题发议论,是最近看了一点斯大林时期乌克兰大饥饿的资料引起的。

“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立即实行经济上的“军事共产主义”,对粮食则实行垄断制、征收制。翻阅沈志华主编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可知这种“军事共产主义”,实际上与“军事”并无必然联系。列宁在“十月革命”以前就宣称:“粮食垄断、面包配给制和普遍劳动义务制,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是一种实行计算和监督的最强有力的手段。”所以,“军事共产主义”,在列宁看来,是一种基本国策,并不仅仅是战时的权宜之计。

为了对粮食实行完全彻底的垄断,国家派出大批征粮队到农村,农民赖以为生的口粮都往往被夺走。这种“军事共产主义”于是引发剧烈的社会矛盾。沈志华主编的书中说,苏联各地农村都爆发了农民起义。喀琅施塔得的水兵更起而暴动。这使列宁感到苏维埃政权面临“最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为稳定局势,为度过危机,于是有所谓“新经济政策”出台。“新经济政策”决定以粮食税取代粮食征收制,允许农产品自由买卖。在工业方面,也一定程度地松绑。“新经济政策”使危机暂时缓和。

然而,“新经济政策”才是在严重危机逼迫下的不得已之举。列宁不喜欢它,继任者斯大林更痛恨它。当危机似乎度过,当局势已经稳定,当对付反抗的措施已布置得更周密,当专政的锁链已锻造得更坚固,当人们心中的恐怖已普遍消泯了反抗的冲动,“新经济政策”就该废除了。自实行“新经济政策”始,斯大林们就想着早日废除它。到了1929年,斯大林终于公开宣布:“让新经济政策见鬼去吧!”于是,重新实行的,还不是此前作为“列宁模式”的“军事共产主义”,而是比“列宁模式”更严酷、更无视人民生存权利的“斯大林模式”。

乌克兰饿死了700万人的惨剧,就是在“让新经济政策见鬼去”后发生的。1932年12月,斯大林在乌克兰地区发起了一场实质是种族灭绝的行动。先是乌克兰地区的农民,几乎都成了富农,成了“阶级敌人”。继而宣布没收该地区的所有粮食和生产资料。每一粒粮食,包括种子,都收归公有。所有家具,所有牲畜,都被夺走。无数支搜粮队在乌克兰地区横冲直撞。他们闯进每一户人家,墙角、床底、屋顶,所有可能藏匿几粒粮食的地方都搜遍;土豆、甜菜、卷心菜,所有能吃的东西都抢走。

于是,饥饿很快来临。饿得要死的乌克兰人试图逃往外地,但决无可能。乌克兰所有通向外面的道路都被封锁。一些饿得发疯的孩子不顾一切地想冲出去,于是,克格勃像打野兔般将他们打死。饥饿的人们大量聚集在铁路两侧。道路虽然被封锁,但这毕竟是道路,毕竟是有可能成为生路的道路啊!然而,他们终于成堆成堆地死在铁路两侧。许多人死了,两眼还顺着铁轨望着远方。

搜粮队走了。搜尸队来。或许,是搜粮队直接变成了搜尸队。他们之所以是“搜尸”而不是“收尸”,是因为每处置一具尸体,可得到200克面包。而这在那时的苏联是很大的诱惑。于是他们便十分积极地搜寻尸体。他们把那些皮包骨的尸体,像垃圾般地扔进巨大的坑中,再草草覆以泥土。当他们搜尸时,那些还有一口气的人,那些饿得鼓胀的肚皮还在起伏着的人,也往往就被同样扔进了坑中。毕竟,搜尸队也想早一天得到200克面包。有时候。那还活着并且还有最后一丝气力的人哀求搜尸队:“我还没有死!我想活!”搜尸队的回答是:“今天就走吧,省得我们明天再来!”一位幸存者哽咽着描述她目睹的情景:当搜尸队离开万人坑时,那上面覆盖的泥土还在蠕动。

希特勒于1933年1月登上总理宝座。当希特勒开始手握大权时,正是乌克兰大饥饿发生之时。斯大林用这种手法,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消灭了数百万乌克兰人,这给了希特勒巨大的启发。斯大林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希特勒的引领者、教导者。当然,斯大林并不仅仅是希特勒的引领者和教导者。顺便说一句,斯大林从乌克兰抢夺的粮食,出口到了西方,换取斯大林需要的外汇,总计有数百万吨。

斯大林在乌克兰的行为,也可以借用司马迁的用语:“坑杀”。万人坑上的泥土还在蠕动,那应该有很多人在挣扎。这不是“坑杀”是什么?当然,也并非所有的活埋都会有泥土的蠕动。“文革”期间,北京郊区的大兴县曾活埋“地富反坏右”。一位祖母抱着幼年的孙儿站立在坑中,四周有人挥揪填土,飞扬的尘土眯住了祖孙的眼睛。孙儿说:“奶奶,眯眼。”奶奶平静地说:“孩子,一会就不眯了。”当泥土填到胸部时,祖孙二人就会死去。死得静静悄悄。连头顶的泥土都不会蠕动一下。

来源:南方都市报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