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叔的风骨(图)


华叔的一生,可用仁、义、礼、智、信来概括

新年伊始,香港民主派元老司徒华病逝,享年79岁。其遗愿是:遗体火化后骨灰分为两半,一撒海上,北望祖国大地;二置歌连臣角花园中,贴近香港土地和香港市民。

华叔曾任教师9年和小学校长31年,桃李满天下。华叔自七十时代起就从事社会运动,1973年出任香港教育专业人员协会首任会长。华叔从1985年参加香港立法局教育界功能组别议员选举,后又参加地区直选,担任了近18年的香港立法会议员。1989年六四后,华叔退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组织成立香港市民支持爱国民主运动联合会,并任主席。华叔发起成立香港民主同盟(香港民主党前身),推动香港民主政治,是香港最早争取民主的举足轻重之人。

华叔的一生,可用仁、义、礼、智、信来概括。

仁者爱人

“恻隐之心,仁也。”仁者爱人。华叔的仁,体现为大爱,爱祖国,爱同胞,爱民主,爱中国的传统文化。

华叔的爱国不是报恩,而是由于民族苦难。民族苦难的深重,激起华叔的恻隐之心。华叔的爱国,严格区分了爱国不等于爱政府,不等于爱执政党,而是爱同胞。

华叔的爱同胞,最了解同胞在解决温饱之后对民主、自由、公义等普世价值的追求。华叔的爱同胞,竭尽全力,组织募捐,救内地同胞于地震、水灾、旱灾等自然灾害之中。

华叔的爱民主,执着地坚持了21年每年在香港维园举办全球最大的纪念六四烛光晚会,将民主之光薪火相传。

华叔的仁爱,还体现在对恋人的爱始终不渝,终生不娶。

义者助人

“羞恶之心,义也。”义者,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助人一把,即为义。

华叔的义,最早体现在他担任小学校长教书育人之时,将从未考得中学学位的毕业班学生,全部送进中学。

华叔的义,集中表现在六四后的“黄雀行动”上。华叔作为行动的组织者,精心策划,营救和帮助逃亡学生达700-800人。

华叔的义,舍小我成就大我,甚至连老人“生果金”都捐出来举办各种社会活动。

礼者敬人

“恭敬之心,礼也。”敬人即为礼。讲究人际关系的正常规范如礼仪、礼制、礼法。

华叔的礼,具有师者风范。在从事社会运动中,先礼后兵,不搞强硬抗争,主张谈判协商,能伸能屈,讲究妥协,争取双赢。政治本身就是妥协的艺术。

华叔给人的印象,永远是彬彬有礼,为人师表,以理服人。特别是在政见不同,被人身攻击为“癌症上脑”之时,仍保持“君子绝交不出恶言”的风范。

智者育人

“是非之心,智也。”华叔是一个具有大智慧的人。大智慧,分是非。

1970年代,华叔组织和参与了争取中文为法定语文运动,发动教师罢课反对削减文凭教师薪酬及金禧事件等社运,坚持有理、有利、有节,最终取得社运的胜利。

2009年8月,泛民主派中发起立法会议员五区总辞,然后参加补选,藉此表达普选诉求,并把补选作为变相公投。华叔支持民主党不参加“五区公投”。

与此同时,华叔支持香港政府提出的2012政改方案,力争党友及市民认同。香港政改方案的通过,香港民主迈出重要一步,华叔功不可没。

华叔在争取民主的社会运动中,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机结合,少有意气之争。

信者服人

“信者,人言也。”言行一致,不为名利禄所动,“心底无私天地宽”。

华叔是诚信之人,不畏强权,不惑利禄。

前新华社社长许家屯,曾邀请华叔加入共产党,被其拒绝。

六四过后不久,时任港督卫奕信派人传话叫华叔不要再搞支联会,又被其拒绝。

回归后,董建华三次劝华叔不要再办支联会,华叔也没有理会。

甚至在病入膏肓之际,华叔婉拒回中国内地治疗的好意,不愿接受优待,以免愧对狱中受虐的政治犯。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华叔这个最不被他父亲看好的孩子,为香港的教育事业,为香港的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为中国的民主政治进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刚正不阿的风骨,成为香港精神;其为人师表的风范,成为港人的一个榜样。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华叔的瑕疵,瑕不掩瑜。华叔的淡泊精进,为其一生画上了一个完完整整的句号,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较好的脚注。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林贡钦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