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了党的旨意得到国际大奖的文学家(图)
那一代流亡者,已经老去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高行健
有些名字,直到成为禁忌,才逐渐为人所知。然而又因着这一层禁忌,它们最终都会湮灭在后人的记忆中。昨天我尝试着在豆瓣发一句话,包含“灵山”二字,后面是这句话:把文学还给文学,让政治滚回自己的地盘去。我甚至发了两遍,不知道是没有发送成功还是很快被删了,总之后来我再去看的时候丝毫踪迹也找不到。这虚拟世界的规则就是如此,可以无中生有,也擅长毁尸灭迹。我也终于了解,这表达,也是禁忌的一种。
《灵山》自然看的是电子版,而且不完整,只有一半的样子。电脑里收集了一些相关作品与评论,那个据说已经不是很敏感的名字的主人生于1940,现年已经古稀。距离他获奖到现在,足足十年。昨天(2010年12月9日)除了是一个历史运动纪念日之外还是一个颁奖日,十年的轮回不知是历史的吊诡之处,还是如某些喉舌所称的是“别有用心”?
对于高的兴趣,坦白地说就是因为他的“反动”。是在初中的时候听语文老师说的,中国没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其实有一位,但是因为思想与政府不合,不被承认。那时候还很天真,以为反政府的就真的是豺狼虎豹,也没多想为什么诺贝尔文学奖要颁给这么一个反动的人。(如果追求自由被认定为反动,那么我们所处的社会,是多么可怖的反自由集合体?)一星期前我是抱着看批判性抨击性言论的心态去看《灵山》的。没想到书里写的都是南方乡土以及一个作家在其中的游历与寻觅。人称的变化,心灵的追索。语言是美的,可惜电子版诸多纰漏,不得不在漏词漏字和错别字之间苦苦摸索其中的韵律和节奏。
意犹未尽,于是看了一些关于高的生平、采访以及评论。大部分是围绕着他获奖而展开的。关于诺贝尔文学奖,大概有两种看法:一是爱羡不已而不得,一心想出个获奖者,最后有华人得了又如吞了苍蝇般厌弃其“有政治目的”,可以说是酸葡萄心理;二是认为西方对于中国文学的了解不够,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有其话语形态和倾向,水平好过高的中文作家大有人在,高的获奖不过是因为与评委熟悉云云,这也可以用一个词概括,鸡肋心理。当然也有好友衷心祝贺,为其高兴,剩下的是无知者:“他是谁?我都没听说过!”
高的戏剧在大陆上演的时候我尚未出生,后来其作品被查禁,我更是无从得知,要不是这一个国际性的诺贝尔奖,我大概也不会知道有这么一个人存在。他是小说家、戏剧家、翻译家、画家,作品翻译到许多国家,戏剧也在欧洲各国上演——惟独到达不了的地方,是中国大陆,他的祖国。这不得不让人联想起易卜生和乔伊斯两位大师在母国的遭遇:不被了解不被认同,作品只能在外国出版。他们是走得太远太快的人,时人跟不上他们的脚步,所以误解,斥责。后来他们重又成为祖国的骄傲。这样的事会不会同样降临到高身上呢?我想这实在是很难的事情。他已经七十岁了,有生之年大概是回不来了。再后来会怎么样,谁也不敢说。所幸是法国包容了他,对于法国和中国,都是一件幸事。流亡与作品的价值并不成正比(在法国的安定,也抵消了流亡感了吧),重要的是他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并且这声音冷静有力,没有对政治的指责。
我看《逃亡》的时候便发现,高本人并不热衷政治。他探索的是人的内心和艺术的可能。真正“别有用心”的是动辄以此指责他人的人。很简单的一个奖,竟然会引出如此多的风波,只能说是可笑了。喜欢说别人带有政治目的,为什么不先想想这政治目的到底何在?抹黑你这个国家的形象,与他一个评奖委员会何干?这样的心态,是做贼心虚还是患有被害妄想症?由此想起的,是进入翡翠城的多萝西一行人最后发现翡翠城并非由翡翠造成,而是由进城时戴上的绿色眼镜折射的幻象。
还有一个流亡者,北岛。上高中的时候很喜欢语文书上他那首《回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我不相信”里体现出来的怀疑态度,是我向往的思维倾向。那时候知道的不多,我喜欢的现代诗人里,海子卧轨,顾城用刀砍死了自己,于是自然而然地把北岛也归入死者一类。后来在书店看到他的近作,才知道他是在国外。不管怎么说,一个诗人还活着并且还在创作,对于读者来说都是莫大的幸运。只是后来写的诗少了,散文、评论和翻译成了主要作品。他在《失败之书》里说他以前写诗,被人看做不正经,后来改行写散文,人家看他才好一点。
对于北岛,我同样不了解。是在去年的一个小规模讲座里才知道他流亡的原因,同样的事件。现在他已经老了,香港大学聘他作教授,香港的报纸称他为“离祖国最近的人”。这样的可望而不可即,对于一个老人来说,是何等的哀伤。——这是我的揣度,我并不知道他老人家的思乡之情有多强烈。这一种流亡,是要不时引起某些人物的阵痛的吧。还好,他们都老了,只剩下说话力气了,而话语的扩音器并不掌握在他们手里。流亡在外之后的危害小了,只要不让他们回来就好。
那一代的流亡者都老了,或者正在老去。后来人不再知道他们,也就不再可能窥知那所谓的真相。(——而真相不过是更大的谎言,它的编织者是所有人。当事人被迫或者自愿保持沉默后,真相便是我们的猜测。真相之下总有更多的真相,如同谎言总带着一系列谎言。)
- 关键字搜索:
-
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