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国股民应该升级了(图)

 2010-12-23 14:26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2

虽然短暂,中国股市的历史也快20年了,大多数股民的股龄也有10年以上。我们得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我认为,我们该反省了,变一变行为方式。

本人从1994年进入香港股市的第一天,就不自觉地承担了“教师”角色,1998年以来一直担任研究部主管,获奖颇多。但我越来越发现自己其实并不懂。更糟糕的是,其他股民甚至专家也不懂。

绝大多数股民认为自己的智商和情商优于他人。但这在科学上不能成立。正如大多数人认为自己的容貌好过大多数人,自己的驾驶技术好过大多数人。

股民对回报率期望太高。中长期来看,股市的回报与GDP增长大体相当。扣除税费和频繁买卖错过的机会,多数股民只能得到百分之几的年均回报。你如果把这个残酷的事实告诉股民,他们会说,“太低了,不可能!”

美国过去十年的宏观经济还是不错的:虽然基数高,年均GDP增长率也有2%-3%。股市表现却很差。道琼斯指数虽然近两年反弹了很多,仍然低于十年前。也就是说,作为一个整体,美国股民白干了十年。中国2001年到2005年经济增长迅猛,货币供应量每年增长超过20%,而且政府不断为股市保驾护航,但股市连跌了五年。这几年经济也不错,股市表现又如何呢?

股市有这个理论,那个学说,还有看图指路的算命先生,但长期的事实证明,这些专家完全不懂。但很少有人会坦白地说我不懂。基金经理当然不说,证券公司也不说,股民们更不愿意承认。否则,你到股市来做什么?

股市难测,股民怎么办?我认为,降低期望是关键。我们应该对着镜子,像练英语一样反复念叨,“我不能预测宏观经济,不能预测大市,更不能预测股价。股市的回报每年有百分之几就很不错了。”

有这种态度,我们就能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不再焦虑和频繁买卖。短线的极端是炒“即日鲜”。这在美国1996-2000年互联网高峰时很盛行。但后来都死光了。

第二,我们不再盯着股票报价机和电脑,不再关心北京又出台什么政策,或者某个名人放了一炮,某个分析师调整对通胀的预测。对各种投资热点和时髦概念也会失去兴趣。

本人最近出版一本小书《一个证券分析师的醒悟》,中心思想是把投资过程尽量简化。我自己的投资大概是这样做的:

第一,不做汇率、铜价、楼市和股市的预测。我发现我没有能力做这种预测。别人也没有。第二,不要高估自己选股的能力。粗放选股,不做精确预测。

比如我想投资恒生指数,预期未来二三十年增值,但有些成分股可能不会有太好的表现。怎么办?

我做了一个折衷,把前20%的大公司去掉,把后20%的小公司去掉,再把完全不懂的行业去掉。剩下大约一半中型公司,再剔出我认为有问题的行业,比如家用电器和纺织。最后,再剔出一眼看去就很贵和商誉有争议的公司,以及地方政府拼凑的公司。再加进个人判断,选出50-70支股票。我把这视为比指数基金更好,更具成长性的资产组合。

这个组合当然会错过很多好机会。但天底下的好机会太多了,你我能全抓住吗?我不会轻易变动这个组合,也不会对IPO或市场热点有任何兴趣。我的工作就是守株待兔,除非某个股票涨特别多,才会“割韭菜”。

美国股民经历互联网泡沫的破灭和本次金融海啸,对指数基金的兴趣空前高涨。中国股民近十年遭受的苦难不亚于美国股民。我们不该好好想想如何升级吗?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中国企业家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