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因素对全球风险偏好的威胁加大(图)

中国经济增长放慢几乎肯定会引发全球风险偏好重估。

而对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担忧将导致风险偏好产生更加剧烈的转变。

上周末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通货膨胀率飙升至5.1%,达到两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从而引发了对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担忧。

为了给国内过热的经济降温,中国政府今年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包括小幅加息及连续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目前的准备金率已接近20%。

通货膨胀数据表现强劲,零售价格大幅上涨,进口增速达6个月以来最快水平,过去几天货币供应快速增长,这些都表明以往采取的政策没有奏效。

但尽管如此,仍然鲜有迹象表明中国央行急于加快货币政策紧缩节奏。

相反,中国央行并没有像市场预计的那样在周末期间加息,官员们同时指出将继续推行审慎的政策。

从金融市场方面来看,中国决定暂时维持利率不变意味着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将继续改善。

毕竟,只要中国对美国及欧洲产品的需求仍然强劲,且大宗商品价格依然居高不下,全球投资者就会更加放心地把资金投入高风险、高收益资产市场。

澳元等商品货币走高以及亚洲股市上扬便清楚地印证了这一点。

然而,一旦有迹象显示中国央行加大收紧货币政策的力度,且中国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急剧放缓,投资者的心态就会立即转变。

关键问题是,美国和欧元区经济的复苏能否使因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而呈现疲态的全球增长前景得到改善。

如果不能,那么全球经济总体预期会再次被下调,导致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避险资产再度受到青睐。

不过,还有一种对风险偏好更加不利的情况,这就是中国央行出于对加息将导致资本流入加快、令问题恶化的担忧,继续按兵不动。

若事实果真如此,经济持续过热会导致硬着陆风险加大,中国央行为阻止通货膨胀失控将被迫加快加息步伐。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增长前景会更加令人担忧。

投资者下调经济预期会导致风险偏好更快下降,美元等避险货币必将重新受到青睐。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