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物价涨 中英街人潮涌

近月,大陆CPI涨幅一浪高于一浪,沉寂多年的中英街也随之再度热闹起来,店铺人头汹涌,整条街每天人流从过去不足千人,增加到目前平均4千多人,周六、日更达到6、7千人,翻了数倍。

进入12月,节庆气氛渐浓,来自广州、东莞、中山等地的居民,把中英街当成了避“潮”的港湾,小小界街随处可见人如潮涌的盛景。

周六下午4点,深圳家庭主妇王女士从中英街出来,两部小推车将汽车后备箱里装得满满。这些不是奢侈品和进口化妆品,而是价值千元的生活日用品。她心满意足地向记者算起帐来─某品牌面膜深圳卖70元人民币,中英街只售50元港币,加上汇率差价,便宜近26元。某品牌小麦草芦荟汁1升装,单价10港元,比香港超市零售价都便宜近5元。需求量较大的奶粉,安怡成人奶粉小罐在中英街售价也仅90港元,比深圳便宜近2成。

走在中英街宽6米,长250米的界街上,只见万头钻动,一派生意兴隆的景象。深圳方的店铺虽仍关门歇业,但港方店铺大都重新开张,不少店铺虽然仍挂着卖黄金的招牌,但已不做黄金生意,改行卖药品、日用品。工作日期间,游客和从深圳来购物的居民比例各占一半。

经营日用百货生意的港人巫女士表示,11月以来生意好得出乎意料,周末高峰期销售额近万元,收银员几个小时没停手。一位售卖皮具的香港老板陈先生称,外地游客也明显增加,旅游箱包销量很好,“几百元一个的箱包,每天比过去多卖20来个,游客大多买来装日用品方便托运。”

“这条250米的小街,见证深港市民生活几番起落。”中英街社区工作站站长刘伟强感慨道。他说,在人民币升值、物价上涨的大环境下,香港与深圳物价倒挂,传统的消费模式迅速发生改变。大陆居民尤其是深圳居民赴港消费的模式,正由一年几次的观光购物,改变为一年多次日常消费,购买的商品也从珠宝首饰等高端商品转为日常用品,这批消费大军无疑为2010年香港的零售业注入一剂强心针。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