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应通涨不满压力 北京出台干预物价措施

世界报在经济栏发表该报常驻上海记者哈罗德迪波围绕“北京为因应通膨引起的不满而试图强行控制价格”的文章。中国消费物价指数今年十月份猛增百分之四点四,成为两年以来最高,与中国所制定的2010年通膨目标不超过百分之三相差甚远,同期食品物价上升超百分之十,十八种蔬菜价格上百分之六十二,冬虫夏草在上海药店售价四百元一克。世界报文章认为行政干预物价尽管短期内见成效,但是行政干预物价措施的仍然引起有关经济学家的质疑。

贵州六盘水市第二中学学生对物价飞涨愤怒不已,把食堂洗劫一空的图像在因特网上广泛流传,世界报文章一开头就以六盘山中学食堂事件为例强调指出,由此可见,生活费用和社会稳定紧密相连。中国政府对物价问题的敏感非常清醒,便于上个月十七日出台一项控制物价新政策。详细的具体措施也开始实施,比如在河北省会所在地石家庄,根据中国国家发改委的决定,向可耕地投资一千万元人民币,全国高速公路收费处对运载食品的卡车一律免费放行。北京则向穷困的民工每月发放一百元补贴,汲取六盘山市第二中学的教训,北京禁止中学食堂饭菜涨价,并许诺在必要的情况下偿付有关损失。

世界报记者的文章还强调中国政府在本周一把投机倒把商当成头号公敌,指控投机倒把商是打击消费者的万恶之源,当局并出台严打投机倒把,故意抬高价格或囤积商品以及造谣惑众的新措施。中共中央计划经济部门对有关严惩投机倒把战略初见成效感到满意,十八种蔬菜用一周时间降幅高达百分之五点九,整个十一月下降百分十九点一。

但是,世界报驻上海记者迪波的文章强调指出,经济学家对中国的控制物价行政措施最终的效果提出疑问,而这种行政干预物价的措施又建筑在短期内价格自然缓冲的假设之上,香港苏格兰皇家银行经济学家新普芬多佛认为,控制物价固有的风险则是增加了需求问题上的冲击,但是从长期讲,物价还是持高不下,因此,对物价高涨问题的解决有害无益。世界报文章最后引述前摩根斯坦利经济学家谢国忠的分析强调指出,中国长久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可避免的就是要加强其货币政策。

本文为节选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