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火:利益链规律和系统性问责造假

11月15日的一场大火,烧出了上海的原形。鳞次栉比的光鲜高楼背后,其实有着孱弱不堪的本质,以及藏污纳垢的冷酷事实。截至上周五,已经有12名嫌疑人被拘留审查,但58条活生生生命的逝去,令人感觉12:58的比例是如此轻飘飘,但纵使扣查更多的人,又怎能减轻弥漫在这座城市空气中的悲哀?

两名焊工难负罪责

上海警方说,随着扣查人数的增多,证据链已趋完整。证据链的说法,令西蒙周想起网上盛传的这项工程的利益链图示。静安区胶州路728号大楼的节能保温改造工程,据称造价约为3000万元。而参与承包、分包这项工程的企业,有名有姓的至少5家,加上目前尚不清楚姓名的包工头,至少有10个以上的单位和个人。而肇事的两名河南籍无证电焊工,处在这条利益链的终极末梢。据官方说,事发之时,两名焊工发现无法灭火,竟闪身逃走。

可以想象,这两名无证焊工,一定是工资低下、终日挥汗如雨的农民工。他们无社保,缺乏安全防护,没有消防措施,挣的是自己的血汗钱。而在火灾发生之时,是出于本能逃离了现场。但不幸的是,这场大火夺去了58条无辜的生命。在向他们兴师问罪的同时,更应该思考,是谁让这些无证焊工上岗的?是谁令他们在没有消防措施的情况下贸然施工的?又是谁一手制造了不合格的保温材料,致使大火一发不可救?

焊工有罪,毋庸置疑,但他们的肩膀瘦弱,他们的力量有限,他们本身并没有生杀予夺的能力。面对58条逝去的生命,他们更扛不起这滔天的罪责。遗憾的是,基于弱势,他们只能居于利益链的终极末梢,拿着卑微可怜的工钱;同样,也是基于弱势,他们可能还是腐败官商用来逃脱法律惩罚的挡箭牌和替罪羊。

链条末梢屡被重罚

上海大火,最先被扣查的就是这两名焊工,从执法层面来看,扣查他们顺理成章,无可非议。但从实际情况看,弱势焊工操作有误,最多只是肇因之一。而非法转包、分包,企业无资质行贿受贿霸王硬上弓,才是导致大火的根本原因。两相比较,罪过孰轻孰重不言自明,焊工表面上是过失犯罪,其实质却是被裹挟进官商腐败之中的被动犯罪。从道德层面言,他们将来入监服刑,值得同情。

韩寒说,“中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智商和官员们不断下降的道德之间的矛盾。”处在痛苦悲哀中的上海市民,已然看透本质,现在发出了理性的声音:两位焊工并非罪魁祸首,官商腐败才是真正元凶。他们要求彻查事件,严惩违规发包转包、躲在幕后交易拿赃钱的官员。

按照一般的处理惯例,上海大火最终的结果,几乎不用猜,两名焊工判刑,承包商入狱,负责消防、安全生产的官员下台,相关政府要员丢乌纱。类似的情节,在大陆已多次上演过,别地如此,上海概莫能外。但这样的处理结果,一旦和利益链对比,就会发现一个规律,越是处于利益链下层末端的人,获得的处罚就会越重;而越是处于链条上方和核心位置的人,反而获得越来越轻的处罚。这样奇怪和混蛋的现象,这些年来被屡次三番验证,最终竟演变而为一条定律。

问责造假腐败难除

如果将此定律和问责制联系起来,还会发现另一个现象,被问责免职的官员总能异地复出。探究其因,应源于集体腐败:部分地方的党政机关、司法部门已形成默契,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当有大事件发生时,为应付中央及民意,一定有官员被推选出来接受问责。鉴于被问责者为同僚或上司付出的牺牲颇大,依照体系内潜规则,其利益共同体必然会在其他方面予以补偿。于是,被问责免职的官员总是能东山再起。这样一条被命名为“系统性问责造假”的潜规则,和利益链处罚定律总是能在现实中搅到一起,相生相伴,相辅相成。于是,腐败难除,事故频发,民生被欺。

上海大火调查小组要员多、阵容强,但鉴于这样一条规律和这样一条潜规则的存在,要让百姓信服结论,满意处理结果,很难!有消息说,此次火灾震动中南海高层,至少4位政治局常委做了批示,在这样重视的前提下,但愿最终的处理不是只拿两位焊工做挡箭牌!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西蒙周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