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国通胀恶化根源何在?

 2010-11-19 10:06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中国政府推出一系列措施,试图抑制消费价格迅速上涨。专家认为,中国物价最近涨幅加大受到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仅凭行政手段难以取得预期收效。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星期三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推出多项举措,试图从商品供需、补贴制度、宏观调控、以及市场监管等方面同时入手,控制通胀上行。

中国国务院宣布对粮油、蔬菜、棉花等农产品的生产、运输、和供应加强管理,同时增加煤炭、成品油,特别是柴油的产生和供应,必要时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价格采取临时干预措施。

中国政府同时宣布完善对城乡贫困人口,以及大中专院校贫困学生的补贴,并誓言加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

今年10月,中国CPI同比上涨4.4%,远远超过中国政府政府设定的3%警戒线。而粮食价格则成为CPI上行的主要推手。新华社报导说,粮价为10月的CPI上涨贡献率高达74%。

*多种因素*

经济咨询公司全球透视(Global Insights )的中国研究部主任托德·李(Todd Lee)说,中国消费价格上行受到国内外多种因素推动。

他说:“夏天的坏天气影响了农业生产。然后,中国还面临流动性的问题,首先是国内银行贷款的急剧增加,其次,其它国家的宽松货币政策,比如美联储最近推出的第二轮量化宽松,也对中国的通胀产生推动作用。”

中国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表示,货币发行过量,是全球存在的普遍问题。此外,由于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推动了农产品的成本和需求也导致价格上升。

*须控制物价*

伦敦经济咨询公司资本经济学的中国经济师马克·威廉姆斯(Mark Williams)认为, 由于通胀预期已经形成,再加上国际价格传导和游资炒作等多种因素,估计中国的CPI涨势将持续一段时间。因此中国政府必须现在动手控制物价,防止通胀失控。

他说:“在这个时候增加补贴是有道理的。我们知道,在中国粮食价格上涨对低收入人口的影像是最大的,尤其是城镇低收入居民。政府在这方面的政策调整是明智的。”

但是,威廉姆斯同时警告说,在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和分配失衡等问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对农产品和能源产品的强制限价措施可能效果非常有限。如果实施不力,反而会加剧供应短缺。

*也应从货币入手*

加州大学圣迭哥分校中国经济问题专家贝里·诺敦(Barry Naughton)教授说,国际粮食价格过去几个月的上扬对中国物价的传导作用不容忽视。这说明中国政府在抑制物价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凭借行政手段和财政政策,也应该从货币方面入手。

他说L:“市场力量正在告诉中国领导人,人民币应该走强。这样将有助于压低粮食的人民币价格,因为中国国内粮价和国际市场价格是有联系的。而且,中国为了防止人民币升值而采取的外汇收购作法只能进一步增加国内市场的货币供应量。”

但是,新华社援引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的官员报导说,在货币政策层面,中国政府仍然面临加息和升值的两难问题。尽管两种手段都能降低投资者对资产价格泡沫化的预期,但在美国和其他主要经济体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下,利差扩大反而会吸引更多流动性,加大内部通胀压力。
 

来源:美国之音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