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话药罐(图)
煎煮中药的器具,其名不一,有药罐、药锅、药壶等等之谓。在中国不少地方,许多人家都不愿意购置药罐,认为有它在家会召来疫病,故多采取借用或请托代煎。
在今陕西省东南部的旬阳县一带,还流行着一种“偷药锅”的习俗。患病的人需要药锅煎药,既不愿买,也不愿向久病的人家去借,生怕会连病藉口过来,于是就去悄悄地“偷”,用毕再悄悄地归还。被“偷”药锅的人家,明明知道也不计较,不但不追查,不生气,反而感到很高兴,认为丢了药锅就去了病,家中病人会即将康复痊愈。
上古时代的人服药,没有器具煎药,就把采来的草药直接放入口中咀嚼吞咽,这样既不卫生,也不科学。直到后来有了陶器,人们才逐步用陶器煎煮药汤服用。
据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史记》载云,始创草药汤液的人,是距今三千多年前商汤时代的伊尹,传说他出身奴隶,原为商汤之妻有莘氏女的陪嫁之臣,汤用为“小臣”,后佐汤攻灭夏桀,任以国政,被尊为阿衡(宰相)。伊尹还是一位烹饪大师,他根据烹调之法,由此及彼,“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用陶制器具煎煮草药,第一次创制了草药汤液。
古人煎药十分重视所用器具。相传东汉末年,曹操有次头痛发作,张榜招求名医,有个走方郎中名叫陆矜,认为升官发财的机会到了,就直奔曹操军营,声言保证能治好曹操的头痛病。他开好处方,取来药物用铜器煎煮,曹操服了他的药汤之后,头痛非但未愈,反而加剧。随军医生告诉曹操说:“铜器煎药,乃医家之大忌。”曹操听罢连呼道:“此庸医害我也!”盛怒之下,令军士斩了陆矜。
故古人对煎药器具十分讲究,最忌使用铜、铁等金属器具,这是由于其化学性质不稳定,易与中叶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有害物质,改变药物性能,导致服药无效,甚至发生毒副反应。
传说宋仁宗(赵祯)景佑元年(公元一○三四年),闽台一带瘟疫流行,病死的人很多。时有名医吴本,带领徒弟采药治病,起死回生,活人无数,由于当时患病的人太多,煎药的器具又太杂,五花八门,以至影响药物疗效。于是吴本急赴粤东选择窑厂,研制模型,统一规格和质量标准,烧制了一批货好价廉的药罐投放市场,供百姓急用。
但当时百姓闻药色变,忌讳“药罐”之名,不愿购买使用,商人有货卖不出去,也很着急。于是吴本急中生智,便说:“眼下此物正急用,就姑且叫它‘急销’吧!”一下子就解决了百姓急用,商人急着销售的难题。从此,在民间,就将“急销”作为药罐的代名词传了下来。
- 关键字搜索:
-
琐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