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首次海外表态 六四言论持续引关注(上) (组图)


天安门广场上的血迹

【看中国记者章若琳综合报导】首届中欧文化高峰论坛10月6日在布鲁塞尔举行,共二十多位中欧学者、专家参与,中国社科院副所长陆建德声称中国警察没有处理大规模示威活动的经验,引发网友质疑,也有人指出中国社科院所长黄平“没有人在天安门广场被打死”的一席话与天安门母亲丁子霖、国际组织调查结果显然不符。这场中国学者在欧洲的文化交流,不仅引发欧洲学者的反感,也招来网友们的跶伐。此事一经海外媒体报道,热议不断。


天安门广场前的血迹

*中国官方学者*

陆建德:中国警察没有经验

据法广报道,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所长陆建德在会中发言:“1989年时我正在英国读书,有一次听到英国前首相希思这样表示说,英国政府绝对不会容忍英国大学生在没有获得批准的前提下将一个公共广场占领那么长时间。”他声称,“在中国,许多因素都是导致事件发展的原因。比如说,中国的警察根本没有西方警察那么装备俱全,他们被称为是人民警察,他们根本没有处理大规模示威活动的经验以及设备,中国现在也同西方一样,配备了防暴警察以面对社会暴力骚乱活动。”

他强调,“整个事件本身十分复杂, 我记得好像是美国《时代周刊》刊登了这一消息,根据当时目击者的介绍,第一个受伤被打死的人是一名解放军士兵,这就使事件变得更加复杂。由于中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展开有关六四事件的公开讨论,所以有许多细节到今天依然不清楚,但是也许正如崔之远教授所说的那样,最明智的方式或许是暂时遗忘,以后等条件成熟了之后再展开公开的讨论。”


六四后的北京:“清洁、卫生”

*网民*

是谁造成“缺乏成熟、缺乏经验”?

对于陆建德“第一个受伤被打死的人是一名解放军士兵”的说词,网友提出质疑:“确实被打死的士兵值得同情,他们有多少是自觉自愿来长安街的?”他反问: “那《时代周刊》刊登的关于六四事件中学生死亡的消息你能否也谈一谈?你敢谈吗?没错,他们缺乏民主的经验、言论自由的经验,但作为掌握全中国最大、最高权力的执政党,造成这种‘缺乏成熟,缺乏经验’责任由谁来负不是很明白吗?”

等见证人都死光了,细节才会弄清楚?

对于陆建德认为厘清细节后再展开公开讨论一说,网友驳斥:“这是不是说再等21年或更长时间? 等当时的见证人都死光了,事件的所有细节才会弄清楚?”对于中国警察装备不如西方齐全,网友提出诘问:“当时中国警察总有警棍、水龙头吧,使用这些非现代化的防暴装备就不能驱散手无寸铁的学生?”


长安街六部口坦克下的冤魂

*中国官方学者*

黄平:没有人在天安门广场被打死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所长黄平声称,他采访过一些当时在广场上的学生,他们都同意电视纪录片的报道──事实上,没有人在天安门广场被打死。“现在,在美国,就有人谴责某些学运领袖在媒体面前撒谎,他们反复指控解放军士兵在天安门广场开枪打死学生,这其实并不符合事实。”

*网民*

黄平的言论不值一驳

对于黄平所言,网友的回应更显得不屑。“黄平的言论不值一驳了。你作为美国研究所所长,按所长级的理解水平,难道说学生与平民在东西长安街被打死就不算作天安门事件的惨剧吗?”

而据天安门母亲发起人丁子霖的查证,戴金平、程仁兴两位学生当时被戒严部队射杀死,分别倒在毛泽东纪念堂附近和天安门旗杆下。除此之外,也有网友提出国际组织的统计数据:“根据当时国际红十字会的估计一夜之间至少3,700人死亡;1994年《纽约时报》驻北京采访主任纪思道根据北京一些医生提供的资讯,估算遇难者在400到800之间,几千人受伤。黄平说没有人死亡,这是中国式的幽默吗?别丢人了!”


六四屠杀后的纪念碑

网友们对四位学者的愤怒和批评

此外,在许多网民帖子中,均可见对这些官方学者的愤怒和蔑视。

“这群教授已经沦为权贵的宠物,没有了自己的良心,身居学术高位,却谎话连篇,更为可气的是,还装出一副诚恳的样子。”

法广消息,这些学者都曾经有海外游学的经历。有人认为,真正的知识分子都关到监狱里去了,大批的不干坏事的知识分子默默无闻的活着,只有少数卖身投靠权贵的御用文人被捧为专家教授,有机会出席这样的会议。还有人叹息的说,“可悲的是这群教授、专家当时不在天安门现场,远在异国他乡,而今却在那绘声绘色讲述现场情况。他们在外享受自由、民主待遇,却极力反对国内的自由、民主。”

一名网友则反思:“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当中国人在指责美国‘缺乏民主’时,最好先思考一下,你的指责是为了提升中国人民的‘民主’?还是为中国人民缺乏基本的‘民主’为荣?如果是为了提升中国人民的民主,那么,你应该从美国民主的建立和发展中找到是什么推进了美国的民主和人权,所依靠的是什么样的法统和政治体制。如果是以美国的相关问题和事件来证明中国政治独裁的的伟大、光荣、正确,那正好显示出中共不折不扣的反人民、反华、反人类的,以及它损人不利己的反动思维!”

待续

本文留言

作者章若琳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