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讨人厌,怎么办?(图)
海绵宝宝上班怕迟到,高价向蟹老板租借办公室当宿舍,他开心的把家里的浴缸、窗帘整套搬来,更自作主张把蟹堡王的菜单、餐巾纸绣上了可爱的小花,小蜗四处乱爬、黏在客人脚上不走,气得蟹老板抓狂大喊:“我再也受不了啦!”
海绵宝宝虽天真又热情,却缺了一项最重要的社交技巧:他总是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惹毛了身边所有朋友(除了比他更迟钝的派大星)。这些和海绵宝宝有相同困扰的孩子让同学讨厌、老师头大、家长担心,人际关系陷入大危机。
孩子升上小学中年级,友谊阶段从单向沟通进阶到复杂的双向沟通,也是学习同理心与解释人际互动线索的交友关键期。
幼稚园的孩子们交朋友很简单,记得别弄坏或抢走别人的玩具就好;小一起,他们必须学会融入团体,若有人肯借东西、请吃零食就叫好麻吉,朋友定义在享乐的基础上。到了三、四年级,进入“给与取”的阶段,平常会互相请吃东西、或有相同兴趣(如玩游戏网卡)便是好朋友,除了自己之外,开始会想到别人,逐渐脱离自我中心。这阶段的玩伴换得很快,不像高年级多是有独占性的小团体。
友缘基金会临床部SST主任林淑棻归纳,这阶段孩子常在肢体行为、物品所有权和心理三个部分产生人我界限不分的状况。如有些孩子天生动作大,经常打到同学,却硬说是别人不小心;有些孩子明知橡皮擦是别人的,没有想偷的意思,但总是等不及先问过别人,就好奇的拿来把玩;有些孩子搞不清楚同学在生气,还猛对他讲笑话。
面对这样的孩子,经常让大人觉得秀才遇到兵。《亲子天下》特别归纳整理出最常见的五种“海绵宝宝”,并请专家建议引导的亲师对策如下:
一、爱告状的小鸡婆口头禅:我只是想帮忙。
心理状态:有些爱告状的孩子是在向大人“讨爱”,同时也在传达一个讯号,“你看我很棒,我不像他会...”,想赢得权威者的注意。有些孩子则凡事重规矩、太有正义感,发现一点无关痛痒的小错,就急着挺身而出,不知道该克制责备人的冲动。
亲师对策:有些老师常无意中鼓励同学互相监督记点,容易造成同学互相找碴。专长儿童与青少年教养问题的临床心理师王意中建议,针对爱告状的班级,老师应“改找教室的亮点”,定期要学生上台分享同学的好。学生有时会说成“某某某很棒,他上课都不会乱讲话了”,像这样的负面提示其实也是种批评;记得“正面增强”友善、礼貌和尊重的友谊加分行为,让同学知道,不必告状,老师照样能看到他们的优点,并收回管教权。
二、爱挑衅的小可怜口头禅:我只是轻轻碰他一下,就被扁了。
心理状态:这些孩子容易自找麻烦,不懂得避开有攻击性的孩子或在危险时走开,以为就算用负面方式引起同侪注意,总比不被注意得好。他们可能非常渴望和同侪建立关系,一方面可能也暗自享受激怒别人的乐趣。
亲师对策:这些孩子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惹人恼怒,只看到最后自己被扁,因此师长应带他们厘清整件事情的脉络与前因后果,看见自己在攻击事件中扮演的角色。并且清楚告诉他们哪些行为带有挑衅意味,如狂踢别人的桌椅,并了解哪些是别人已经感到厌烦的语言或表情暗示,如斜眼看、叹好大一口气或摇头走开。
《妈妈,没有人喜欢我》一书解析,这种孩子通常也用讨厌的方式和家人互动。因此父母应该常常拥抱他们,告诉他们不要用惹人厌的方式赢得注意,“我不喜欢被戳、猛拉或一再拍打,要什么,请用说的。”家长也可以注意孩子回家后,自己说的第一句话,请别劈头问“今天有没有人欺负你”,而是问今天发生哪些有趣的事。
三、喋喋不休的小吹牛王口头禅:我才是最厉害的!
心理状态:有些孩子很会自夸,不停说着自己超酷的成就或经验,他们无意冒犯别人,只想藉夸赞自己,让人印象深刻,藉此讨人欢心,让自己又酷又有趣,却不知道过分自夸可能隐含着“我比你强”的伤人讯息。他们常是某话题的专家,如电玩迷或恐龙迷,一有机会就打断别人,开始长篇大论,或没完没了钜细靡遗分享自己的私事,不在乎对方已经开始翻白眼。
亲师对策:《妈妈,没有人喜欢我》书中解析,有些爱自夸的孩子不知道自己在吹嘘,以为只是传达讯息。明确告诉孩子话语中带有比较意味、且“我比你强”的就是吹嘘,要赢得认同应该称赞别人而不是一直称赞自己。喋喋不休的孩子在家说话可能没人认真听,父母偶尔“嗯、哦”应付一下,把孩子的声音当成背景声音。孩子知道父母根本没在听,一方面觉得自尊心受伤,一方面也以为“向别人说个不停并没什么不可以”,因而失去了学习与人良好互动的契机。
专家建议父母要诚实回应孩子,若他们选错了时间,如你急着帮宝宝换尿布,就要说清楚这不是说话的好时机,并保证稍后会仔细听。等时间一到,跟孩子面对面,眼神交会,给予全部的注意力,并告诉孩子避免独白的对话技巧,说话像是打乒乓球,发球后要等对方回应才继续说话。
四、嘲弄排挤人、乱取绰号的小捣蛋口头禅:开个玩笑而已嘛。
心理状态:这种孩子以欺负同学为乐,对自己行为无礼争辩,极少认错。他们虽试图控制别人,但可能比其他孩子更脆弱、孤单,充满无力感,攻击行为给他们一种暂时的控制感。
亲师对策:林淑棻分析,排挤别人的孩子可能曾被排挤、跟被排挤者有不好的交往经验,或“投射作用”作祟,也就是他们身上也有被欺负者的软弱性格,但想透过践踏别人的弱点来掩饰自己的软弱。因此老师应密切观察小捣蛋的交友状况,试着理解行为背后的动机。若孩子想透过羞辱别人修复自己曾经受伤的感觉,老师就应该提醒孩子回想那时的感受,并问孩子“那时希望别人帮你做什么”,协助他走出伤痛记忆。
在同理他人之前,孩子必须先觉察自己的行为。王意中建议,师长可在冲突现场“停格”,问孩子“你在做什么”,孩子最可能答“我没有啊”,接着再细问“你手拿水桶对准同学身上,想做什么”,帮助孩子看到自己的行为。这时最好不要问“你为什么这么做”,因为这个问法会让孩子看不到自己,反而引导他们去找别的理由。王意中也建议,教孩子认识自己的感受,懂得表达情绪,可以加速他们学习辨识他人情绪。平常家长可以剪下报章杂志上有明显情绪的脸谱,贴在冰箱上,和孩子玩猜一猜与模仿的游戏;也可在公园或公共场所玩“察言观色”的游戏,看旁人的表情和肢体动作猜他们的心情。并和孩子约定一种可在公开场合使用的手势,发现捣蛋行为可马上提醒他们。
五、爱唱反调的小白目口头禅:你说错了!才不是这样!
心理状态:他们难以用尊重的方式表达反对意见,却拚命想要别人尊重他们的意见,证明自己的存在。
亲师对策:林淑棻分析,这种孩子有时是无聊瞎起哄,故意在课堂上跟老师唱反调,想考倒老师当全班的英雄。这时老师就得跟孩子搏感情,巩固强化孩子的长处,让孩子知道老师不是敌人,当英雄有其他方法。有时孩子只是需要有做决定的感觉,师长可以找机会满足他们的心理,并告诉孩子,当众驳倒他人意见来表达反对,会让对方觉得被取笑,没人喜欢这种感觉。
如果孩子想表达反对意见,应先找到同意对方的某一点开启话题,再用尊重的方式说明。
- 关键字搜索:
-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