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罕见承认无法控制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在中国已经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了,但中国发改委专家近来提出,中国国民要做好准备忍受较高通货膨胀压力,却是很罕见的。

政府承认无法控制?

中国发改委的一名未曾透露姓名的官员,不久前对媒体发表分析称:因为中央银行即便加息,也不可能有效控制目前物价上涨的势头,因此社会必须做好承受一定程度的通胀的准备。此言一出,舆论哗然。包括官方一级媒体新华社在内,各级报刊在不断刊载据称是网民的反应,认为发改委如此做法简直就是混蛋逻辑。在中国北京清华大学政治学者吴强看来,高层现在以专家身份向社会发出这样的声音,和体制决策操作的过程有关,也和最近召开的中共中央17届五中全会要向社会传递的信号有关。吴强认为,这是在继续释放一种稳定压倒一切、稳定政治的信号。

没有办法,才要求承受?

要稳定,自然不能听任通货膨胀泛滥。德国杜伊斯堡大学东亚经济问题专家陶伯教授(MarkusTaube)对本台记者分析说:如果没有1988年年底的通货膨胀,1989年年中的流血也许可以避免。从那时起,中国中央政府就高度警惕通胀威胁稳定。但现在,这个政府却公开承认自己加息,无法止住物价上扬。部分中国网络博客已经在警告中国1940年代末所谓"金圆券"时代也许会卷土重来。怎么看一个如此看重稳定压倒一切的政府现在如此直言不讳?陶伯教授认为:北京承认自己无能为力,实在有难言之隐:

“最简单缓解通货膨胀的手段莫过于让人民币升值;这样可以避免通过国际货币投机,大量热钱涌入中国,继续加大货币流通的基数,加大通胀压力。但这样势必严重影响出口成本,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由此看来,这条路中国政府大概不会走。过去一段时间里,政府有选择地给一些对物价权重很大的单项,给予补贴,这也是一种选择。但现在物价是全面上涨,特别是在日常消费品领域里面。要这么全面的补贴,政治决策层会感觉承受不了。”

值得关注的是:在中国发改委为署名专家讲话之后,北京中央政府一直没有对关系民生的物价问题,给出一个有权威性的说法,甚至没有重复之前惯常的提法诸如“群众情绪稳定”等等。政治学者吴强指出:要公众承担,但又不要公众参与,这将对中国社会构成极大的压力:

“有一种恐慌,公众可以感觉到;但很多情况,公众其实是被排除之外的。那他们最终会得到不断变化的信号。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这个通货膨胀确实很高。公众更关心的比如说房价的问题,民生用品的价格,这个压力是很大的。”

系铃人扮演无奈的背后

陶伯教授在判断中国通货膨胀对中国现实政府政治影响时,甚至走得更远,他认为说要民众承担,还有另外一个政府的考虑,一个不便言之于口的考虑:

“我们必须看到中央财政里出现了一些很大的窟窿,比方说为了刺激经济承担的贷款担保,外加社会保险基金出现的巨大缺口。换言之:中央财政的负债已经不堪忍受了。这还不算地方财政上的巨大债务。这样看,在政府定息债券领域里,容忍通货膨胀,当然可以减低对当局财政上的压力。”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