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乐舞(图)
三国时代,曹操统治的北方,杂技百戏仍盛行不衰,“鱼龙曼衍,弄马倒骑”,曹操“好音乐,倡优在侧,常以日达夕”(《三国志·魏志》)。他还要求去铜雀台为他演出的歌舞伎人,在他死后向陵墓表演歌舞。这些歌舞者称“铜雀伎”。铜雀台的歌舞即是《清商乐》的开端,是来自民间经宫廷加工整理的乐舞。曹丕称帝建立魏国(220年)后设立了“清商署”。此后魏晋、南朝的俗乐总称之为《清商乐》。吴国的乐舞也相当繁盛,西晋武帝平吴之后,收纳乐伎3000人,足见吴国歌舞伎人为数之多歌舞之盛。特别是吴国的末代皇帝孙皓所作的《白纻舞》一直盛行不衰,很多诗歌都曾赞美过这个舞蹈。舞伎着江南白纻制成的舞衣,质轻如云,色洁如银,广袖长裙。晋《白纻舞歌》:“轻躯徐起何洋洋,高举两手白鹄翔。”《白纻舞》后收入清商乐一直留传到隋唐。蜀国流行着前代的《巾舞》,只是巾和东汉的巾一样,非常窄小,约有33厘米长,舞者手握中间飘然起舞。四川忠县三国崖墓出土的舞人陶俑,着宽袖斜裙,头戴冠簪花,或戴花冠,右手执短巾而舞。持棍对舞的小儿盘也堪称三国舞蹈文物中的珍品。
- 关键字搜索:
-
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