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的调查显示:天津七成老人不想靠子女赡养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的一项调查显示,65%以上的天津老人希望单独过,传统的“家庭式养老”模式因之发生变化。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看过巴金的《家》的人都发现,对于小说中的老太爷来说,最大的痛苦就是他那个家的分裂。推而广之,大多数中国传统家庭的老人也许都和这位老太爷一个样。但是南开大学社会学系的调查报告却给人们上了一门新课:天津市七成老人希望单独居住,不愿意要儿女赡养。这些老人看来不在乎与家人分开过。

美国约克学院教授周泽浩说,中国城市地区老人的经济条件以及这些年来的住房改革,使家庭式养老模式的改变成为可能:

“这也是社会转型的一个结果。城市居民他们都是有收入阶层,有养老金。他们有能力不需要靠子女在经济上提供这个可能。从养老院里还有住房的改革,老百姓依靠单位分房子这样一个结构改变。那么从这个社会的改变来看,也是使大家能够分开提供的一个客观条件。”

周教授说,导致老人赡养模式变化的另一个原因是:老人的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

“这批人不是传统老人的观念了,传统的老人慢慢的都过世了。大部分都是40年代出生到50年代出生的都有。他们的观念跟以前所谓传统的文化观念不一样所谓养儿防老。他们的观念是对现代的家庭观念比较接受。他认为现在孩子自己住,我管我自己的生活这是一个天经地义的事情。观念的转变可能是造成社会现象的一个原因。”

美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谢家叶博士表示,经济的发展、子女的生活方式和对“孝”的理解的变化,是导致几代同堂的家庭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现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社会也在急速地变化,你刚刚说到的四代同堂、三代同堂、或者是两代同堂,传统的中国式大家族的这种结构,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电影也好,小说也好,一个大宅子,一家人家族都住在一起。那么这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但是随着中国的现代化不断地发展,这种形态一定会逐步逐步的转化。现在的老年人跟以前也不一样了,受教育的程度比较高,他们有工作,退休以后也有很好的收入,他们也有很好的储蓄,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还能给子女一些帮助。那么,从子女来说,要孝敬父母的概念也越来越薄弱,因为年轻人有年轻人发展方面的一些要求、一些问题、一些生活习惯,现在比如说大家都分开来居住,独门独户,不像以前大家都住在一起。所以从社会的各方面来说都会给几代同堂带来一定的冲击,这也很难说是好还是坏?这实际上是社会的一种发展。”

谢博士表示,政府和社会应当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周泽浩教授表示,百分之六十几的老人希望自己单独过,但其余百分之三十几的老人,以及整个农村地区的老人—他们的养老问题怎么办?这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严峻挑战:

“百分之三十四的老人怎么办?他们在哪里?他们如果不愿意跟小孩过,他们是不是一定要这样过?因为经济能力不够?或者因为观念不能改变?这很重要。更重要的事情就是说中国广大的老人怎么办?农村的老人怎么办?如果绝大多数的老人这个问题不能解决,即使他们想跟小孩分开也分不开的话,或者小孩想让他们独立,他们也不能独立的话。第二种情况就是即没有传统文化的一种支撑,就是传统文化小孩应该养老,老人应该靠小孩,大家天经地义。虽然社会的观念改变,但经济上跟不上。”

周教授还说,现在中国城市年轻人中间的啃老族现象很严重,那些选择自己单独过的老人中,也许有些老人是想摆脱小辈对他们的依赖,他们希望年轻人能够自食其力。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