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定外交政策受更多因素牵制

中国长期以来缺乏透明度,对试图了解中国政府如何制定外交政策的分析人士始终是一个挑战。一份新公布的报告说,中国领导人越来越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从政府部门到研究机构以及互联网上发出的声音。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加大。总部设在瑞典的国际和平问题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说,越来越多的人竞相影响中国高层领导人的决策,其中包括高级政府官员、军方将领、研究人员、商界人士以及媒体。

多方利益

国际和平问题研究所负责中国问题研究的杰克布森是“影响中国外交政策的新因素”报告的撰写人之一。

她说:“在任何有关外交政策的问题上,都不能再把中国的决策者视为一个单一的整体。谋求得到中国合作的人需要全面评估不同利益集团的各种潜在利益。我认为,至关重要的是还要考虑到中国无处不在的民族主义意识以及这种意识对中国领导人决策以及回旋余地的制约,特别是在发生危机期间。”

这份报告基于71个访谈,包括19名中国共产党的官员以及其他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官、研究人员、国有公司的代表、记者、博客作家和中国问题分析人士。

经济部门

杰克布森最近在华盛顿正式发布这份报告时说,很多接受访谈的人认为,中国外交部是中国外交决策过程中的一个弱势因素。她还提到,与中国经济密切相关的政府部门对外交政策的影响与日俱增。

杰克布森说,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比重的增加以及中国国内政策考虑对外交政策的影响加大,中国越来越多的政府和共产党的部门将相互竞争,努力对各种决策施加更大的影响力。

她说:“这就意味着,政策决定,即使是来自那些较小的部委,也会对中国的当前乃至未来产生影响。”

客观因素

杰克布森说,除了中国的国家政府系统之外,与国际经济密切相关的地方政府、研究人员、媒体人士以及网民也都竭力影响外交政策。

杰克布森还说,包括大型企业在内的其它一些实体,主观上可能并不想对外交政策施加影响,但是往往却会产生影响,这使得中国的外交政策进一步复杂化。她说,这些企业对商业利益的追求可能无意中在人权、能源安全以及政治等方面对政府官员产生制约因素。

杰克布森说:“接受国际和平问题研究所访谈的一些人说,北京奥运会以及去年夏天新疆发生的骚乱导致国家安全部获得更多的资金,得到更大的重视,结果它在中国国内的影响力增大,在外交领域的影响也随之增加。”

军方参与

杰克布森说,军方将领也更多地参与有关政策的公共辩论。她说,军方人员参加民间研讨会,要求中外民间研究人员参加军方主办的研讨会,并参与实况转播的外交政策辩论。

她说:“解放军已经不再回避显示它的力量。这一点可以从包括2007年的攻击卫星试验等若干事情上清楚地看出来。中国非常清楚,这些行动会招致美国以及中国周边国家的警觉。”

安全需要

华盛顿的海军分析中心中国研究部主任冯德威说,由于中国安全需要的增加,中国军方在外交政策上获得更大的影响力。

他说:“解放军更多参与有关外交政策和安全影响的事务。在这个一党执政的国家,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众多事情需要各方协调和磋商,到处都有解放军的参与和行动。”

冯德威说,过去十年来,中国军队的海外行动有了巨大的增加,包括参加联合国维和使命、海外军事演习以及人道救援和救灾行动。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