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最近成了“红人”。继河南省鹿邑县举行老子公祭大典后,甘肃省临洮县有关方面宣布,计划投资8000万元建造“老子文化园”,并拟定于2008年5月召开“老子文化节”。
或许,在九泉之下的老子做梦都不会想到,在时代的车轮驱过了二千多年之后,他会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其诞生地举行公祭,热闹非凡;而其隐居地也不惜耗巨资借圣人之光打造品牌。看来,老子也难逃世俗的困囿而一夜“走红”了。
当然,适当举办一些活动纪念老子,弘扬和保护传统文化并无不可,这也是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渠道。然打着纪念的招牌玩劳命伤财的面子工程,动辄成千万上亿元,希望借炒作古人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无疑有缘木求鱼之嫌。
鹿邑县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公祭耗资多少,报道并没有明说,笔者不敢妄加评论。但作为经济欠发达的西部省份甘肃临洮,估计其财力并不会十分富有。那么,在财力捉襟见肘的情况下耗巨资为古人建园修馆,实际意义在哪儿?令人质疑。
可以说,时下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对古代文化的继承,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太多的“长官意志”,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在这种保护过程中掺杂了许多的政绩成份、面子因素和功利色彩。不是着眼于真保护,而是视之为一种养眼的噱头和工具,大手笔、大气势,其实质却是空荡荡的几幢建筑,毫无文化元素可言。
而这种热衷于打“古人牌”现象,正极具传染性地在许多地方蔓延,并成为官场上制造经济“泡沫发展”的最好道具。围绕神话中的孙悟空“祖藉”,便有多地在争论;传统端午节又有姓“伍”姓“屈”之说;而10多个“梁祝”故里更是相继大庆等等。明眼人一看便知,这种“‘古人’搭台,经济唱戏”,不过是某些人阿Q式的陶醉而已。到头来,“名人抢光钱花净”,受害的还是百姓。
老子一生着力倡导的是仁爱。仁爱,就当视百姓利益至上。那么,打着老子的旗号大搞百姓反感的劳命伤财工程,倘若老子在九泉之下得知也该为之哭泣了。
- 关键字搜索:
- 别让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