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王都遗宝--铜斝(图)

此铜斝1983年秋出土于河南省偃师商城第一号商代墓葬中,口径19.5厘米、高31 厘米,侈口,束颈,腹微鼓,平底,三足,颈腹间装有一鋬。口沿上有两个菌状柱,柱顶饰圆涡纹。尖锥状三足中空,横断面呈三角形,足腔与腹腔相连。颈部饰一周带状饕餮纹,腹下部饰六个圆涡纹。

铜斝最早产生于二里头文化晚期,即夏末商初,一直延用一千多年,到西周初年才渐渐从酒器大家族中退出。从早到晚,其形制有较为明显的变化。最初双柱不明显且偏于一隅,三锥状空足与腹腔相连;到商代中期,双柱发达且在口沿上对称分布,三实足与器腔隔绝;商代晚期,分裆斝盛行。

这件饕餮纹铜斝,就是商代早期酒器,其最大特点就是三空足与器腹相连,适于迅速加热,便于温酒。此类铜斝,应是商代早期的主要温酒器。

“斝”字在商代甲骨文中已见到,为商代双柱平底斝之象形。周代礼书中也常常提到斝,是一种酒器。从大量的出土文物中发现,铜斝是与铜爵配套的酒器,专门向爵内注酒,又兼作温酒器。《礼记·礼器》云“尊者献以爵,卑者献以散(斝)”,明确了铜斝在酒器中的地位列于铜爵之后。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