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中日钓鱼岛撞船风波的真正赢家

9月24号,日本方面突然宣布,决定释放遭其扣留的中国渔船船长。但出人意料的是,对此,中国官方舆论表现得相当克制,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当晚的《新闻联播》节目都没有特别突出渲染相关新闻,国内各大网站也没有像以往那样将其描述为是中国外交胜利的评论报道。我们今天的话题就从这里说起。尽管国际舆论普遍倾向于将此事解读为是中国的外交胜利,并强调其中所代表的中国崛起,以及展示其力量的象征意义,而一些接受《联合早报》采访的国内学者也都认为,温家宝之前针对此事在联大发表的重要讲话,与日方态度软化并最终作出放人决定有着直接的关系,但进一步的消息却表明,事实也许并非如此。

有分析人士引述凤凰网25号的报道说,日本之所以决定24号放人,关键是由于美国介入了中日之间的这场冲突。尽管这一消息很快便遭到删除,但在随后的另一条新闻中,该说法还是得到了证实。凤凰卫视25号上午援引日本媒体的报道指出,正在纽约出席联大会议的日本政府高层,是在受到美国的压力之后,才作出放人决定的。事前就连日本内阁的部分成员,甚至执政民主党的三大高层都被蒙在鼓里,毫不知情。另据日本《产经新闻》的报道,23号,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纽约与日本外相前原诚司会面时,虽然表示,钓鱼岛适用于《日美安保条约》,但她同时又强调说,希望中日双方能够在事态进一步升级之前,尽快解决此事。而希拉里身边的一位消息人士更是透露说,美方希望日方最好在24号前解决问题。

究其原因,中选网上专栏作者丁咚的文章分析认为,美国正在积极谋求将中国纳入由其主导的世界体系,包括亚洲体系,如果日本在此时与中国对决的话,显然不符合美国的战略预期与长远利益。于是,在此关键时刻,美国人当即踩下了紧急刹车的踏板,日本立即照办,不过,也留下了一条尾巴,保留对中国船长进行处罚的权利。与此同时,由于美方的幕后斡旋,在这次日本释放船长的问题上发挥了决定性作用,美国也如愿所偿地充当了一回地区“仲裁者”的角色,中日双方都就坡下驴,同时也就意味着承认了美国在地区事务上的”领导”作用。如此看来,此次中日撞船风波的最大赢家,无疑就是美国。

那么,美国的立场是怎么从先前的“旁观者”一跃而成为果断介入其中的“调解人”的呢?据说,这是应中国方面的要求,或者说是中方外交公关的一个成果。换句话说,中国是在满足了美方开出的交换条件,也许是在其它一些美国更为关注的重大议题上,作出了必要的外交妥协与让步之后,才终于搬来了美国这个 “救兵”,或者说是“救星”,帮助自己暂时摆脱了此前极为被动的外交困境。对此,有评论分析认为,日前,美国副总统拜登发表讲话力挺日本称,中美关系必须经过东京之后,才让北京猛然醒悟过来,认识到要使这场钓鱼岛风波解开死结的话,中国还是必须去华盛顿“走后门”或者说“拜码头”,而温家宝与奥巴马的联大会谈就是一个开始。FT中文网上,作者丁果的文章接着说,与此同时,日本方面也意识到,如果中国不计代价与美国修好,让美国人在这次撞船风波上改变立场的话,无疑将比中国外交部的一打照会都更加管用,日本人也无法充耳不闻。尽管如此,外界仍然无法否认的是,日本也是这次撞船事件中的又一货真价实的赢家。

另一方面,针对日本释放中国船长一事,清华大学的日本问题专家刘江永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时最好不要从“谁胜谁负”的思维来看待这个结果,这种胜负论无益于修补两国关系;与此同时,中国媒体和舆论也不应该将回国后的这位船长当成英雄,进而破坏中日关系目前有可能出现的转暖机会。对此,中选网上专栏作者高人的文章点评说,对于日本的放人,我不会“极度狂喜”,我也不认同这就是“中国不同凡响的一个外交胜利”。这是因为,日本抓人和扣船本身,就是对我天朝的大不敬,其实就是一种羞辱,又何来“胜利”之有?更何况,为了要人,中方几经交涉和周折,所花代价不菲,好歹总算把人要了回来,但人家既不道歉也不赔偿,难道这也算是我们的一个“完胜”吗?文章又说,当初日本抓人,就已经让我们丢了“面子”,如今日本放人,只不过让我们找回了一些“面子” 而已。但钓鱼岛如今还在日本人的牢牢控制之下,因此,中国无论如何都称不上是一个真正的赢家。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周西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