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揭秘:刘少奇俄籍长孙身世之迷(组图)

 2010-09-20 11:31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1960年,刘少奇访问前苏联亲吻阿廖沙

刘少奇与儿媳和孙子孙女合影。左起为:阿廖沙的姐姐索尼娅(苏苏)、刘少奇、阿廖沙(辽辽)、阿廖沙的母亲玛拉。

阿廖沙的奶奶何宝珍1902年4月出生于湖南道县一个贫民家庭,1922年毕业于衡阳省立第三女师,来到长沙清水塘,与毛泽东和杨开慧住在一起。同年秋,杨开慧将何宝珍介绍给刘少奇。1923年4月,何宝珍与刘少奇结婚,两人育有二子一女:长子刘允斌、次子刘允若、长女刘爱琴。1934年,何宝珍牺牲于南京雨花台。

刘允斌就是阿廖沙的父亲。1925年,刘允斌出生于安源,后被送回宁乡县炭子冲刘少奇老家。1939年9月,周恩来去苏联疗伤,将刘允斌、刘爱琴带到莫斯科国际儿童院学习和生活。

1950年,毕业于苏联钢铁学院的刘允斌与大学同学玛拉·费多托娃结婚。婚后,他们于1952年、1955年分别生下女儿索妮娅和儿子阿廖沙,小名“苏苏”和“辽辽”。

1955年,刘允斌获莫斯科大学核物理专业副博士学位。妻子玛拉一再要求他留在苏联工作,但最后他还是选择了回国。刘允斌对妻儿的感情深厚,曾对刘少奇的机要秘书刘振德说:“我爱我的妻子,但更爱我的祖国。我下决心非回来不可,但玛拉不来,所以两人过着分居生活,我愧对玛拉母子。”

1958年,玛拉带索妮娅和阿廖沙来中国居住了十余天,回国后与刘允斌离婚。

此后,由于中苏关系紧张,玛拉母子与刘允斌失去了联系。1967年,刘允斌在包头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直到1987年,玛拉母子才得知这一不幸的消息。

“我只见过爷爷一面。”阿廖沙告诉笔者。1960年,刘少奇赴苏联出席各国共产党代表会议期间,特地去看了儿子一家。那时,阿廖沙才5岁。他说:“家门前突然来了辆很豪华的黑色轿车,走下来的老人慈祥亲切,他不仅亲吻我,还送给我玩具和糖果。后来我知道那是爷爷。那是爷爷留给我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印象。”

阿廖沙在俄罗斯生活的数十年里,从上中学直到进入工作单位,都没有在亲属栏中填写过刘少奇、刘允斌的名字。说起其中缘由,他解释说:在那个年代,中苏关系处于恶化时期,克格勃监视他们一家,玛拉为了他们的安全,带他们躲回老家,并改跟母亲姓,这样才躲开了克格勃的监视。

阿廖沙从莫斯科航空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国家航天指挥中心工作,以军人身份从事着苏联国防的尖端科技研究。退役前,他是指挥中心的高级工程师。

1987年,刘少奇的长女刘爱琴费了很大功夫,从来中国探亲访友的莫斯科同学那里打听到了阿廖沙一家的下落,失散多年的亲人终于联系上了。

2003年4月,阿廖沙终于踏上了回乡之路。他与妻子飞到北京,和奶奶王光美住了几天,接着便回湖南老家认祖归宗。按照当地的习俗,阿廖沙到曾祖父、曾祖母坟前祭奠并献花。后来,他们还去了南京雨花台,向何宝珍奶奶敬献花圈。

现在,阿廖沙已获得中国的外国人永久居留证。他表示愿意长期居住在广州,“由于工作、家人等关系,我希望一半时间住在美丽的广州,一半时间住在俄罗斯。”

如今,阿廖沙的一双儿女也已长大成人,他依旧保持着中国人的习惯:喜欢吃面条,不太爱喝牛奶,对辣椒也比较感兴趣。

二十年后才知父亲死讯

阿廖沙在俄罗斯的家中并没有太多明显的中国痕迹,但当看到他珍存的一叠叠照片时,记者的思绪瞬时就被带到了那个遥远的年代。在这些照片中,有刘少奇在延安与儿女刘允斌、刘爱琴的合影,有刘允斌在莫斯科大学读书时的照片,还有刘少奇率领中共代表团来莫斯科时和刘允斌、刘爱琴的合影。其中有一张照片深深地打动了记者,照片上的刘少奇正在俯身亲吻孙子阿廖沙,就像一个普通的慈祥老人,阿廖沙看上去天真可爱。那是1960年,阿廖沙才5岁半,他至今都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景。爷爷不仅亲吻他,还送给他玩具和糖果。那是他第一次见到爷爷,也是爷爷留给他的最后印象。

阿廖沙与爷爷的缘分是如此短暂,更残酷的是,他与自己的父亲也是聚日不多。1957 年,身在莫斯科的刘允斌毅然决定回国。回国后,他被分配到包头某研究所参加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妻子玛拉曾不远万里来到北京与丈夫团聚,却最终因为难以适应异国生活而回到了苏联。阿廖沙的父母就这样分开了。回到苏联的玛拉独自带着两个孩子生活,并且由于中苏关系恶化而慢慢与刘允斌失去了联系。 1967年11月,42岁的刘允斌不堪忍受“四人帮”的迫害,在一个冬天的夜里在包头铁轨旁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当阿廖沙和母亲得知这一不幸的消息时,竟然已事隔20年。1987年,姑姑刘爱琴费了很大功夫,从来中国探亲访友的莫斯科同学那里打听到了阿廖沙一家的下落,失散多年的亲人终于联系上了。“我对父亲没有很深的记忆,那时我还太小,对父亲的了解是在我成年之后。直到现在我也不相信父亲会自杀……”

与爷爷和父亲的命运不同,阿廖沙的人生平静如水,没有丝毫波澜。他从父亲那里继承了一个聪明、爱钻研科学的头脑。他考上了莫斯科航空学院,并以优异的成绩被分配到苏联国家航天指挥中心工作,成为一名军人。那个年代,中苏关系正处于恶化时期。为了少惹麻烦,阿廖沙从上中学直到进入工作单位,都没在亲属栏中填写过刘少奇、刘允斌的名字。没人知道他特殊的身世,阿廖沙一家得以过上平静的生活 ——没有受到过特殊照顾也没有被政治所牵连。在国家航天指挥中心这个高度保密的单位里,阿廖沙从事着前苏联国防的尖端科技研究,由于工作出色还多次获得国家奖章。退役前,他是指挥中心的高级工程师。

身份惊呆中国驻俄使馆

“我现在在俄罗斯已经没有几个亲人了,他们都在中国。”多年前,一直与阿廖沙相依为命的外公外婆、母亲相继去世,姐姐则嫁给一位美籍俄罗斯人,到美国定居去了。找到失散数十年的中国亲人后,一下子勾起了阿廖沙对中国的向往。他给奶奶王光美写了一封情深意切的信,诉说自己对父亲工作、生活过的地方的向往,和对亲人们的思念。于是,在王光美的帮助下,1998年刘少奇诞辰100周年时,中方向阿廖沙发出了请他参与“刘少奇诞辰100周年筹委会”的邀请函。可这封邀请函却被俄有关部门扣留了。原因是阿廖沙在国家机密单位做了20多年职业军人,按照规定是不能出国的,必须要等到退役3年后才可以。阿廖沙知道后非常焦急,甚至以“侵犯公民通信自由”为由向俄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当一切努力都失败以后,他选择了提前退役。2003年4月,他终于和妻子第一次踏上了回乡之路。有意思的是,当几年前他第一次到中国驻俄大使馆办理签证,说自己是刘少奇的孙子时,那个接待人员竟然也是惊讶万分。因为直到那时,绝大多数人仍然不知道他的存在。工作人员把他的护照拿进去,过了很久才出来,告诉他,他们核实过了,确实如此。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