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亿台电脑辐射量相当于2颗原子弹?
“1亿台电脑辐射量相当于两颗原子弹”
在当今信息时代,电脑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对着电脑时间过长,眼睛会酸痛、皮肤会油腻。但像其他一些亚健康问题一样,电脑辐射很难引起重视,至于产生的原因,更是鲜有人深究。
世界上每天都有超过10亿台电脑同时工作,电脑辐射产生的危害十分显著。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马克•布利莫尔曾在《科学美国人》杂志上撰文说:“若把1亿台电脑一天产生的辐射集中起来,辐射量相当于轰炸广岛和长崎的两颗原子弹释放的辐射量的总和。”
这些危害是怎样产生的呢?这里很重要的一个关键词就是“电磁辐射”。按照电磁学原理,电流经过导体时,会在其外部空间产生磁场,磁场与电场又相互作用,形成电磁波向空间传播。人类生活的空间存在多种多样的电磁波,甚至还有能量较高的宇宙射线,但因强度较低而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但随着人们与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越来越“亲密”,问题出现了——电脑中的众多电路每时每刻都有电流通过,形成了一个强度较高的电磁辐射源,能对人体产生较为显著的危害。
电脑的电磁辐射分为两个部分:较弱的电场与较强的磁场。电场的影响范围很小,对绝大多数人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其影响主要表现在静电作用上,如屏幕较长时间不清理,就会吸引很多灰尘和阳离子。磁场的影响则强得多,穿透力很强,几乎可以穿透任何材料,甚至包括铅层,这意味着,在电脑屏幕上贴防辐射膜,效果其实不明显。
美国科学家乔•霍尔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电磁辐射相关研究与应用,他曾在加拿大《消费者健康》杂志上撰文表示,我们的生活中充满着电磁辐射,多数情况下可以通过移开辐射源解决问题。但对那些与我们关系最为密切的电器产生的辐射,我们却不能移走了事。这些辐射源产生的电磁波频率一般在60赫兹以上,属高频辐射,电视机、电脑、微波炉、手机、音响等都会产生高频辐射。
受损最大的是眼睛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是人体接触到暴露于电磁场下的非金属体时会受到电击,频率越低电击程度越大;二是体内产生感应电流,当感应电流大于机体电流时,就会引起神经系统、视觉系统细胞的兴奋,频率越低兴奋程度越大;三是刺激人体内分泌腺,干扰激素调节。
很多人有这样的经验:在电脑前工作久了会产生眼袋、黑眼圈。不过这两者看似是睡眠不足引起的,与电磁辐射有什么关系呢?
霍尔表示,人体对电磁辐射最敏感的两个部分是眼睛和松果腺,黑眼圈等问题的产生与后者有关。松果腺又名脑上腺或松果体,是脊椎动物间脑顶部的一种松果样内分泌腺,能调节多种与人体生理机能有关的激素。暴露在电磁辐射下,松果腺会处于绷紧状态,使其分泌的一种重要激素——褪黑素的含量减少。褪黑素能诱导自然睡眠,提高睡眠质量,褪黑素分泌减少的直接后果就是失眠,最终的后果是眼袋、黑眼圈。
不过更严重的伤害还是辐射引发的视力问题。医学界对这类由电脑引发的视力问题有一个定义——电脑视力综合征。美国验光协会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有许多案例表明,长时间使用电脑会引发眼部不适或视力问题,但还没有直接证据表明,电脑会对视觉系统造成永久性伤害。美国学术期刊《验光和视觉科学》曾刊出学者的研究成果:刚离开电脑的使用者,视力会有一个暂时的下降;如果休息适当,视力会回升。但有些人工作强度很大,眼睛长期处于压迫状态,积累一段时间后,可能造成视力永久性下降。
众多案例表明,电脑辐射会对皮肤产生刺激,引发皮疹等。对于这种现象的成因,科学界尚有争论。有人认为这是电磁波中静电的影响,静电会造成离子与灰尘不断向屏幕聚集,或许这是一些较敏感的人起皮疹的原因。
种仙人掌不如调整坐姿
目前科学界对电脑辐射的相关研究重视不够,很多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这直接导致了防止电脑辐射的“非专业化”趋向。关于如何防辐射的一些建议在各大网站、论坛间流传,其中有关种仙人掌等建议颇得人心。很多人的理由是“听说仙人掌有助于减少辐射”。有人认为这一做法值得质疑,作为一种普通的植物,仙人掌的存在显然不能影响电脑旁的电磁场分布,人体受到的电磁辐射也不会改变。
从原理上说,防止电脑辐射的最佳方法是减少接触电脑的时间。如果不能做到这点,就必须采用被动的防护方法了。一种比较现实的做法是保持正确坐姿,离电脑远一点。美国验光协会推荐的距离是,眼睛离电脑屏幕20~28英寸(50.8~71.1厘米)。防辐射眼镜也是一个较好的选择。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的专家指出,防辐射眼镜具有滤波作用,能阻隔98.5%的电磁波、红外线、X射线、紫外线和各种频段电磁波,以及静电场等辐射对眼睛造成的伤害。
光线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美国验光协会建议,使用可调节式窗帘或百叶窗等调节室内光线,电脑室内光线要适宜,不可过亮或过暗,避免光线直接照射在荧光屏上。房间内的光线强度推荐为200~700勒克斯(光照度的单位),约相当于点亮20~70支蜡烛。可以考虑为电脑安装滤光片,以减少眩光和反光,缓解视觉疲劳。
- 关键字搜索:
-
1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