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产阶级”正在消失中……(图)

中国长期以来存在城乡差别这种典型的传统二元结构,这种结构使得整个经济发展在经过一定阶段后成为继续发展的严重瓶颈。因此,在工业化的中后期就要坚决的促进城镇化与城市化,这种思路也是中国政府正在积极推进的,而且逐见成效。但前方的路依然漫漫。

在传统二元结构还未破解的时候,中国社会又出现了新的二元结构。这就是城市中的二元结构——城市的贵族阶层和贫民阶层。大家都知道,任何一个现代社会要实现稳定的良性发展,一个庞大坚实的中产阶级是必须的,而这个阶层基本是在城市产生、形成和发展的。我所看到的危险是中国的中产阶级在刚刚诞生的时候就要面临夭折的危险。

任何社会都会有贵族和贫民这两个阶层,这一点都不奇怪。但令人惊讶的是在中国经济中的所谓白领阶层正在向贫民阶层过渡和转移,这意味着中国尚未形成的中产阶层存在逐渐消失的危险。中产阶层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一个长期发展趋势或稳态,中国社会的这种趋势在起点上就有被扼杀的危险。

中国经济中的几乎所有商品价格按照名义汇率折算都跟美国的物价不相上下,而且几乎所有稍微奢侈点的物品都比美国要贵。这意味着中国居民的消费购买力负担比美国居民要高十几甚至几十倍。前面说的还不包括房价,中国的房产本质上讲是不完备产权。因为房屋的终极所有权实际上是由国家和政府代表人民持有的。但在这样的资产前提下,房价已经到了今天这样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这一切的高昂成本都由城市中尚在襁褓的中产阶层承担,这是政府和贵族阶层对城市普通中产阶层的强制性高额税收。在这种高额的征税压力下,很大一部分中产正在变成贫民。

这种经济现象的根源就在于高度垄断。这里有多种垄断,比如政府垄断,政府垄断土地供给,而且土地出让金可以让政府得到巨大利益。实际上,现在的土地供给制度一定是导致高地价,然后传导至房地产价格上。假设,土地出让金的受益需要以一种明确的线性方式以土地红利的形式发放给居民,我想地方政府就没什么积极性推高地价了,所以现在的土地供给制度是激励不相容的。另外,土地价格实际上有两个,一个是针对政府而言的,另一个是针对房地产商而言的。后者减去前者就是腐败寻租的价格,这个价格越高,房地产商感受的地价就越高,这一切都要转移到房价上去。再比如,一些资源性企业垄断,中石油等,其价格之高不必细说,每个中国人都有切身体会,这样的企业具有一些自然垄断属性,因此需要垄断,但是必须受到政府规制。在良好的制度环境中,竞争必将产生效率。上述这一切都需要一个强力的政府下决心消除制度性垄断与腐败,加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政府的有效规制。这些都是为了培育良好的制度环境,然后把经济还给市场。

另外,我们长期依赖的出口和投资拉动经济的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依赖出口就意味着国内经济要受制于人,就会增加国内经济平稳运行的风险,这次金融危机就是明证。依赖投资更有问题,因为投资短期看来是需求,但长期一定是供给,那供给出来的东西是需要消化的。或者国内居民消化,或者再出口。显然,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出口依赖的低成本优势不再,加上人民币已经进入升值通道,继续长期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是不太现实的,最好的经济增长引擎来自国内的消费需求。那么中国经济增长最终还要依靠中国人民自己,而这必须一个庞大稳定的中产阶层来承担艰巨任务。

因此,请善待并积极培育中国的中产阶层,他们是中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生力军。如果让这个阶层一辈子都在背着巨石前行,他们总有筋疲力尽的时候。那时,从他们佝偻的身躯上滚落的巨石一定会击毁整个中国经济。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