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维也纳的老城区,就象步入了历史的长廊,茫然四顾恍惚间不经意就跨过了时空之门来到了欧洲中古世纪,哈布斯堡王朝 (Habsburg) 的时代。这里的建筑物大都建于1861年至1888年之间,集中体现出19世纪后期城市建筑艺术的辉煌。汇集了巴洛克式、哥特式、拜占庭式、文艺复兴等各个时期的建筑。青石幽深的小巷,古朴浮雕的外墙,厚重质朴的木门,以及耳边悠闲慵懒的小提琴乐曲,或许隐约也可以听到街头艺人那曲调朴实而又令人神往的吉他曲《悲伤的西班牙》。这一切都让人惬意的伴着夕阳漫步于风中。
让我想起了当年读语言学校的时光,学校为了让我们更好的认识老城区的历史就给了我们一次课外实践活动。老师把我们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手里有张不同的地图,地图上标注了沿途不同行走路线中的主要历史遗迹,在每个主要历史遗迹外墙上都会有相应的记录铭牌。我们的任务就是记录和描述记录铭牌上的建成年代和主要历史事件。我们各个小组手里的地图终点是一样的,终点是一家咖啡屋,老师就在咖啡屋等我们。要想找到老师所在的咖啡屋,就必须一一的把地图上沿途的历史遗迹记录好,每一关都做好了也自然就找到了老师,也能喝上老师给买单的咖啡和小礼品。
我和我的同学穿过幽静的时而狭窄的小巷,想象着那些在这里曾居住过的众多普通人在缤纷岁月中的无奈和平凡,品味着不同风格的历史建筑,在古老的建筑物上是否都雕刻着历史更替和兴衰的痕迹呢。唐太宗李世民喜听与善取各种献议,深谙“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之理。其直谏大臣魏徵曾上疏数十,直陈其过,劝太宗宜内自省,居安思危,察纳雅言,择善而从。后魏徵逝死,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叹曰:“以铜为镜,可使穿戴之时,端庄齐整;以史为镜,可知历朝以来,存亡兴替;‘以人为镜’,可观人之举措,以明本身得失,吾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已死,吾亡一镜矣。”
老城区为现在成为了步行街,规定以城中心136.4米高的斯蒂凡大教堂(Stephansdom)为标准,不允许建造高于该教堂的建筑。第一区四周有林荫大道环绕 (Ring Road),林荫大道有4公里长, 57米宽是从1858年开始旧城墙拆除后建造的宽敞大道,沿着环城公路有许多着名宏伟的建筑如国家歌剧院,城堡花园(莫扎特纪念雕像),英雄广场(奥地利国家图书馆),艺术史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人民公园,城堡剧院,议会楼,维也纳市政厅,维也纳大学,双塔教堂,维也纳交易所,多瑙河运河,经济部大楼,邮政大楼,帝国饭店,音乐协会(金色大厅),城市公园(施特劳斯金像、舒伯特、布鲁格纳、海顿等音乐家的雕像)
城市公园还有一个最大的特色景致,每周一到周四和周日游客们都能看到奥地利的法轮大法学员在公园的施特劳斯金像后的自由草坪上炼功。在炼功场前有长长的一排长椅,其中一长椅上你可以看到法轮大法的免费德文,英文,中文真相资料和三退(退党,退团,退队)的信息和声明三退的签字版。众多海外游客常常驻足观看,摄影,照相和拿取资料,有的中国游客默默的拿走真相和三退的资料,也有中国游客用相机记录下这一令其惊讶和感慨的场景。真正自由民主的国家真的很让人向往与热爱。
美国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论在1941年1月6日在77届国会的演说上提到了四大自由:......我们正将期见一个建立在四种必要的人类自由上的世界。
第一是言论与表示的自由---世界处处都有;
第二是个人照他自己方式拜神的自由---世界处处都有;
第三是免于匮乏的自由。各国都为其居民保障一种健康的太平时代的生活经济---世界处处都有;
第四是免于恐惧的自由---世界处处都有;自由就是使人类权利到处至高无上!我们拥护那些为获得或守护这些权利而奋斗的人!我们一定胜利!
在向往与热爱自由的同时,我们是否也要反思如何把我们自己的国家建设的民主,自由,和富强呢。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风过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