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竞争力现下降苗头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所日前发布《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0)》蓝皮书(下称蓝皮书)。蓝皮书称,中国的劳动力优势将会继续保持,在出台“促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政策上,应避免密集度过大。

“转型政策过于密集”

蓝皮书指出,中国产业竞争力出现了下降苗头。

蓝皮书称,中国产业竞争力在金融危机前已开始下降;金融危机后,西方国家提升国内产业竞争力的政策措施,使中国产业竞争力出现下降苗头。

今年3月,中国26年来首次出现贸易逆差。这虽可减轻中国平衡国际贸易的压力,但也表明中国产业竞争力的下降,“对此苗头应高度重视”。

蓝皮书分析说,中国产业竞争力进入2008年,即金融危机前就已经开始下降,主要原因是,“政府集中出台了一系列可导致企业成本增加的政策措施”。为此,蓝皮书建议,要“避免新出台的政策对企业和短期经济增长造成过大冲击,应把各种政策调整给企业经营带来的压力分散到不同时期”。

这份蓝皮书认为,近年政策出台密集度过大的原因在于,各部门从各自角度抢先出台政策,缺乏协调。

“垄断行业无国际竞争力”

这份蓝皮书还对我国各个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其中,农产品、燃料及矿产品的竞争力有所下降,钢铁、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机械和运输设备等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提升幅度较大。

蓝皮书的调查显示,2009年中国粗钢产量达5.68亿吨,居世界第一,但出口钢材以低附加值普通钢材为主。汽车工业方面,成本低廉是中国汽车最大优势,而汽车核心零部件生产、售后服务、自主研发还处于薄弱环节。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春学分析说,竞争力很强的行业多是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行业,国有垄断行业在国际上则没有竞争力。

因此,他认为,“产业结构调整不应以政府为主导,而应以市场竞争为主、政府支持为辅”。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