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GDP排名第二与人均排名第98

法国政论周刊 Marianne网站8月18日刊出署名菲利普• 凯恩的长篇采访,就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专访法国亚洲问题专家、法国国际关系和战略研究院亚洲研究室主任瓦雷莉 • 尼凯。文章提出,中国即便拥有世界第二强的经济地位,其在相当多领域的至高地位还是相对有限。限于篇幅,网站首次只刊出采访的前三分之一部分,在今天的《法国媒体看中国》节目时间里,我们就向听众朋友介绍这部分内容。

凯恩的专访首先提到如何看待中国的实力及其影响。他说,今年可以说是中国实力登场的一年,无论是官员学者,还是经济学家都在不无欣喜地强调中国在经济、外交甚至文化领域的表现,那么到底该怎样评价中国的实力和影响呢?

尼凯认为,中国的实力首先体现在人口上,其庞大的人口规模所产生的巨大效益彰显了中国的外界知晓度。以经济为例,反复入耳的数字显示着中国新经济实力,其经济的快速增长令全世界羡慕,而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更是成倍地加大了这种感觉:中国的实力不容回避,当所有的工业发达国家都陷入经济萎缩时,中国 2009年实现9%的经济增长给人印象深刻。 而有关中国超过美、欧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等新闻更是不觉于耳,所有这些,其中尤以大部分来自于媒体的作用,模糊了一些真实情况。此外,尼凯认为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应该综合其14亿人口来看待,以这样的标准其实力在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的排名中只处于世界第98名的位置。

那么如何解释西方媒体对中国成就的放大现象呢?

尼凯表示,相当多的一些政治、经济或媒体界人士在向人们灌输一种观念,即中国是解决当代世界所有问题的出路,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环境问题。这种观念同时导致了20国集团的诞生,其宗旨就是要扩大经济新兴体国家、其中首先是中国参与处理国际事务。外界对中国在解决多边国际事务中的作用给予期望,但人们逐渐发现在包括G20、世贸组织以及联合国等所有中国参加的组织中,中国最为致力的往往是谋取其自身国家利益、其独自的利益。这种自我为中心的做法使那些真正相信吸纳中国的人感到失望。比如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上中国表现出的极其傲慢,对阻碍谈判进程可以毫不迟疑,还有在人民币汇率被低估的问题上,中国领导人固守不干涉内政的唯一原则,甚至禁止其伙伴国在20国峰会期间讨论有关人民币议题。

就此凯恩提到了他与另一名作者吕克 理查德合著的一本名为《中央吸血鬼》的书,该书提出中国经济实力所依赖的两大基本优势,即低廉的劳动力和人民币贬值,作者将这两点归结为中国在货币和社会两方面的“双重倾销”。

对这种提法,尼凯表示,中国存在社会倾销是显而易见的,在“中国”这一名称所代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的政治体制的不民主加上自由经济的无度,工人的工资水平极其低廉。中国在这方面剥削和利用了8亿农村廉价劳动力,生活水平的尤其低劣逼迫农村劳动力源源不断涌向大企业打工,而中国现行的户籍制度更加重了对农民工的剥削。

尼凯说,作为一种内部的身份管理制度,中国的户籍制虽然屡遭诟病,但却从来也没有被真正问责。在这种不平等的环境下,民工根本享受不到任何社会权益,自身极易受到损害,在薪资待遇和工作条件上更无争取的可能。 人们所看到的近几个星期以来发生在中国一些外资公司的职工示威事件,这些事件掩盖不了在被称为“世界加工厂”的那些中国企业内部被掩盖屏蔽的基本现实。

但尼凯认为,对于投资者来说中国还是具有其他的一些优势。由于低廉的地价,造成了基建开支的低成本,在目前土地私有化被禁止的中国,土地的征用是以发放开发权的形式进行的,而这就主要看与地方政府关系的好坏来决定了。其次是中国具备其他经济新兴国家所缺乏的工业生产相当完备的集合能力。举例说,就是一个企业如果在中国生产牛仔装,那它可以就地找到纽扣、拉链、印染、标签等配套的制造厂商,获得“中国制造”或应对某些出口禁运而需要“外地制造”等标签。

就中国最近的罢工潮以及北京的有关表态,一些分析认为中国有可能改变其经济模式,从目前出口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渐向扩大内需倾斜,由此可能带来双重的正面效应,一是为欧美企业提供更大的市场,另外可能减少其社会因素的倾销,从而缩小中国与其他国家在劳动力价格方面的差距。

对于这种分析,尼凯表示了怀疑的观点。她说,大公司前往中国发展的首要目的是看中中国的生产低成本,基于单一竞争价格的经济使中国成为大型分销商的乐土,尽管人们目前看到这种价格优势已经达到了某种极限。另外,从更深层次看,在目前西方国家的消费社会里,为了保持社会的稳定,必须满足那些住在塔楼区的低收入民众的购买需求。这样我们就进入一个恶性螺旋:我们在中国制造了低廉的产品,进口到法国这样的去工业化的国家继续消费,最终也将产生和适应于第三世界的消费理念进口进来。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