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段于鄢平内乱
掘地见母造黄泉
温地成周割麦稻
周郑交质辱王权
繻葛之战声威振
臣子一箭中王肩
共主大旗谁人舞
诸侯争霸戏中原
郑庄公做了国君之后,励精图治,礼贤下士,在祭仲、高渠弥、祝聸、颖考叔的协力辅佐下,解决了一系列内忧外患,使郑国在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都很强势。武公死后,庄公承袭了父亲周卿士之职--既是郑国国君,又是周室的辅政大臣。
“功高盖主”--自古为气量狭小、又不够自信的帝王所恐。周平王自幼被父幽王罢了太子之位,随同失了王后身份的母亲申后,逃亡到外祖父申侯处栖身;后来父亲被申侯带领缯国和犬戎所杀;他在郑国、秦国和晋国的辅佐下东迁洛邑。虽身为周王,早没了先王们一呼百应的天子之威;很多时候,不得不仰诸侯们的鼻息、尤其是郑庄公的鼻息,才得以生存。
日子久了,平王担心郑庄公权势过大,会危及周室,很想削弱庄公卿士的一些权力分给虢公。庄公闻讯去质问平王,平王畏惧庄公,矢口否认,又担心庄公不信,便提出互换儿子为人质,这就是“周郑交质”。太子洩父早亡,平王派庶子狐入郑,以王子之威入郑为质,实在有失周王室的尊严体统,那就叫“入郑学习”吧;庄公也派嫡长子忽入周室为质,这一年是庄公二十四年(前720年)。
衰败王朝荒唐事,千古贻笑周平王。
就在这年,一生历尽了人间苦难的宜臼--幼年被废、随母逃亡、少年丧父、即位东迁、老年舍爱子去郑做人质……终于闭上了困顿的双目。死后得了个“平王”的谥号,意为“平平庸庸、毫无建树”之王。
因太子洩父已死,其子林即位,称周桓王。
桓王即位后,庄公先后两次派兵强割周王室温地(今河南温县)的麦子、成周(今河南洛阳东)的稻子,向桓王示威。身为臣子,理应向天子进贡;庄公非但不进贡,还跑到主子家里明火执仗……
周桓王对庄公目无天子的挑衅行为十分恼火,便要采取强硬手段对付庄公,以便杀鸡儆猴。
桓王没有平王的那些痛苦经历,也就不理解为什么祖父对郑庄公那么畏惧?那么没有天子之威?现在自己继了大统,要好好整治一下郑庄公,为周王室挽回面子,以泄祖父“与郑交质”之遗恨。
机会终于来了,前717年,郑庄公朝周,周桓王故意对他无礼--既不设宴也不赏赐。在周公黑肩的劝说下,桓王赏了庄公十车麦子,以示桓王对庄公强抢稻麦之事的不满。哪知,庄公却借这十车麦子,假以王命讨伐宋国。
随后又任命虢公为周室右卿士,以分庄公之权。
前712年,周桓王试图重振王威。他行使西周时期天子予夺封邑的权力,用本不属于王室所有的十二邑换取郑之十邑,使郑国实际蒙受了损失。后又免除了郑庄公的左卿士职位,郑庄公怒火中烧,从此拒不朝周。
前707年,周桓王亲率王军及陈、蔡、虢、卫四国部队,以郑国不朝为由,讨伐郑国。
郑庄公率大夫祭仲、高渠弥、祝聃等在繻葛(今河南长葛县北)抵御王师。郑庄公摆开了“鱼丽”阵--战车在前,步兵随后,先打实力最弱的陈国军队,使蔡国和卫国军队畏惧而仓皇退出战场,然后集中兵力从两边合击周军。果然大败王师。周桓王被郑将祝聃一箭射中肩膀,天子受伤,王师溃退。祝聃要乘胜追击、活捉周桓王,被郑庄公制止。祝聃射伤桓王决非庄公之意,那也许就是天意吧。
郑庄公为了表示尊王,还特派大夫祭仲带着牛羊去慰问受伤的周桓王、并犒劳王师。
繻葛之战,周天子本想大张王权、讨伐忤逆、重整周礼,怎奈天不佑我。从此周天子威信扫地,受了臣子箭伤的肩膀,再也挑不起“天下共主”的大旗。甚至于桓王死时,王室由于财政困难,凑不齐以天子礼安葬的费用,居然等了七年才入土。
郑庄公则声威大振,郑国成为当时中原最强盛的诸侯国,郑庄公也被称为“春秋小霸”。
前701年,郑庄公逝世。号称“春秋小霸”的郑庄公--姬寤生,于家于国都颇有建树,一生做了不少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克段于鄢、掘地见母、周郑交质、强抢王粮、大败王师……然而,郑国的衰落一如当初的崛起,当郑庄公向尘世隆重谢幕之时,郑国这颗耀眼的新星也随之悄然陨落了。庄公的儿子们开始了你死我活的君位之争,郑国也陷入了战乱与动荡之中……
前375年,郑国为韩哀侯所灭,历时300多年的郑国提前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君不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