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的69届知青》(图)

当代知青有个分类:老三届(66-68),新五届(69-73),以及后五届(74-78)。知青下乡时间跨度从1962年至1979年。1978年发生云南知识青年以请愿和罢工的形式提出诉求,1980年5月8日,当时的书记胡耀邦提出不再搞上山下乡,同年10月1日上层基本上决定知识青年可以回故乡城市。实际上,知青返城潮是在78、79年,上层是被动做出了顺应民心的决定。

老三届是指文革开始时在校的,66至68年的初、高中毕业生。所谓的新五届、后五届是指69至78年的初中毕业生。1970年4月上海知青一千余人到江西生产建设兵团一团(赛湖农场),其中百余人分配到七连,我是其中之一,这批知青称:69届知识青年。七连有部分当年来自江西南昌的知青也是69届的。69届当年“全国一片红”,所有应届初中毕业生全部上山下乡。由此轰轰烈烈地拉开了全国69届“知青”的“悲情剧”大幕!

一、我不认同新五届的分类。69届应该另成一类。69届的学生:小学毕业时正值文革在全国展开的1966年6月,时处全国形势最混乱阶段,全国学校采取了“停课闹革命”的策略,导致69届的悲情开始了。因此,当时在上海市的应届小学毕业生不能跨进中学校门,成为小学七年级学生。七年级不是我创造的名称,是政策认定的。“七年级”,无课可上,基本上游荡于社会。小学校里教师人人自危,不少成了批斗的对象。小学七年级——史无前例,这是69届特色之一。

二、1967年,七年级生小学毕业就近进入中学(不用入学考试了)。同时毕业的有六年级生,他们小学只学到五年级,荒废了一年,直升中学。小学未完成学业,直接上中学是69届的特色之二。

三、两届小学生同时进入中学同一年级,学生队伍庞大,我所在的中学,同年级学生达16个班级,这是69届的特色之三。

四、上中学后,直到68年9月才“复课闹革命”。没有传统的教材,新编的,带有大批判特色的“工业基础”和“农业基础”代替了数理化课程。英语学过一学期,一册教材,完成了26个字母的学习,印象深的教学内容是“Long live Chairman Mao(毛主席万岁)”。当时英语课堂纪律不大好,英语老师每堂课在黑板上写“温故而知新”五个大字,然后带大家大声念“Long live Chairman Mao”,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时的社会政治形势体现在中学领域,工宣队、军宣队进入学校,领导学校的“斗批改”,老师斗老师,学生斗老师……。学生要学工、学农、学军。一些同学会产生错觉,在城市里最大的出路就是当工人,以为会学一辈子工。没有想到结局是全体下乡,差一点当一辈子农民。由此产生69届的特色之四:学到的文化知识最少。(学工、学农、学军,唯一的收获是和年轻的年级组老师打成了一片,亦师亦友,以后,在成长道路上我得到了老师的真诚帮助)。

五、1966年6月小学毕业的时候,我们正处于12至13岁的年龄段。我们也学习伟人的语录,最励志的语录是“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伟人的话和我们有关吗?我们不是青年,我们还是少年。我们该进入中学,在求知最佳的年龄段丰富学识,完成少年至青年的人生转变。当年的“红卫兵”只有中学生以及中学以上学历的才有资格参加,当年的红色“大串联”运动只有红卫兵才有资格参加。给我们的安慰是,可以戴上红小兵的袖标——红色的摆设。我们没有参加过疯狂的红卫兵运动,这是69届的特色之五。

六、我们该有的求学资格被红色剥夺了,我们不该有的“一片红”下乡,被轮上了。在我们返城有机会求上进的时候,社会上认为老知青(69届也是老知青)就是红卫兵,红卫兵就是文革的急先锋,给我们带来了莫须有的麻烦与社会舆论压力,对69届没有公理。这是69届的特色之六。

七、在农场艰难生活中经受磨难,可以美其名曰锻炼,改造人生观、改造世界观……。改造了十年不认识了世界,社会不需要弱者,改革开放需要知识,没有知识就沦为最大的弱者。因此,“下岗”成了标签性代名词:69届的朋友总体上只能处于社会最低层。这是69届的特色之七。

八、七连朋友都熟悉<赛湖病的故事>、<割扁桃体的故事>、<肉蛋肉的故事>。放眼赛湖农场平台,我们的血泪文字是最感动人的。如果现代文豪大家余秋雨先生进入“凤凰网知青频道江西生产建设兵团一团七连”,也写不出属于我们的独特文字。我们是用心在写,用心在读的(最近余先生每天在CCTV3平台给青年歌手传授知识——出考题,我喜欢听他的讲解)。你想过赛湖病后遗症带来的心灵创伤吗(包括妇科病)?你想过为什么感冒不发热度,丧失免疫力之苦吗?你想过“肉蛋肉”背后的苦涩生活吗?……。这就是69届的经历,这些经历属于全体上山下乡知青,这是69届的特色之八。

又要说说“高考1977”,只说与69届相关的。为了表述准确,我买碟片重新看了其中很震撼的情节。影片中刻画了一个叫“根宝”的知青,片中出现了一个绳圈,根宝喃喃自语“我考不上,我肯定考不上,我的包白扛了,为什么好事总是轮不到我啊”?自杀……被救。老三届的知青劝解道:这么多年都熬过来了,马上可以高考了。根宝:“来不及了,不是我不努力。我上五年级的时候,他们就告诉我不用上,要去闹革命。上到初中的时候,他们又说复课闹革命,他们总是在革命,从来就没有好好地教过我,从来没有”。根宝就是片中出现的唯一的小知青,你知道他是谁吗?他可以是69届的知青。其他人好像都有资格,都有能力参加高考。情节还没有完,即将迎来高考了,象征农场存在的大喇叭掉了下来,根宝迎上去救了老知青的命,他,鲜血洒落在洁白的雪地上,死了。

编导是怎么想的?影片中就死了一个人,一次自杀不死,再死一次,69届的一个知青非死不可。其他老三届的都有资格去参加考试了,考上的比例还很高,由于是“高考1977”,非让小学五年级程度的知青去死吗?不可思议。我不愿意写悲情的文章。有心人,你可以查一查反映知青生活的文字何其多,反映老三届的文字何其多……。
69届的故事有谁在陈说?悲情的69届……。作为其中的成员,有责任为后人留下点滴的记忆。

本文留言

作者施基辰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