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毒害”婴儿,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 (图)


资料图片:喝三鹿奶粉的幼儿

中国媒体曝出盛元奶粉含有性激素,导致婴儿性早熟丑闻之后,城市社会舆论再度掀起食品安全讨论。旅居德国慕尼黑的,熟悉中国食品卫生发展的专栏作家周勍提出新视角:

都是工业化惹得祸?

截止到发稿,中国卫生部对于媒体报道的盛元奶粉的真相,保持不置可否的态度,只是通过官方媒体承诺彻查此事。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官方答应彻查关涉儿童健康的食品丑闻。上一次奶粉中掺有三聚氰胺一事,到底是谁最初动议此事,动机怎样,社会传播渠道是什么,迄今没有定论。在周勍看来:仅仅从行业道德和政治社会监督的角度,已经无法解释涉及数万人的食品安全丑闻为什么一发再发。这位研究食品卫生问题的专栏作家对德国之声指出:

“整个工业化过程中,把人的口感,口味和人的饮食习惯都改变了。人就希望吃东西味道更重,成本更低;为什么会出现性早熟的问题,一个原因就是厂家给里面添加激素类的东西。更重要的原因是:它可以改变人的口感。会让奶喝起来更香,就是上瘾。激素让人上瘾,这是常识。”

靠政府靠不住?

为印证自己的看法,周勍特别举出德国食用奶的特点,那就是一旦开封,很容易变质变味。但在中国,因为滥加食品添加剂,因此奶制品保鲜程度很高,却丧失了自然食品对人体的健康有益的特点。尽管中国卫生部和质检部门前不久也出台了食品添加剂管理方面的法规,试图遏制食品丑闻的泛滥。周勍却认为:依靠中国官方来治理食品丑闻,实在不牢靠。他举出现实的实例说:

“主要面临的问题就是政府。这个不是说禁止不了。共产党要要禁,他禁不了什么?他要禁言论自由,哗哗九给禁了。和三鹿(事件时候)的政府运作,那是一模一样,就是一个搪塞舆论,糊弄老百姓的一个手段。上海已经有三万儿童(受害),上海儿童有三百万,相当于百分之一。中国有多少儿童?其他地方你就更可以想象了。这个事情出来以后,中国政府的答复是说:疑似,不确定。”

洋标签:免除责任与追求时尚并举

在食品卫生丑闻的处置上,中国各地乃至中央政府要面对的,还有一个责任认定和赔偿问题。三鹿奶粉因为掺入三聚氰胺,导致婴儿肾结石,至今各地要求赔偿的案子不断,许多家长不但没有得到赔偿,反而因为得罪地方当局,不断受到刁难和压制。相比之下,此次婴儿奶粉导致性早熟事件披露之后,来自中国几个大城市的报道称:地方有关公司和政府部门已经开始拒绝检查产品,以免参与承担责任,特别是参与承担赔偿责任。对此,中国卫生部在本周四给予确认。周勍指出:现在企业和政府推卸责任的办法,是借助所谓“洋标签”。比如盛元奶粉就称自己的产品是符合欧盟食品卫生标准,云云。除了要证明自己可信而外,还有所谓积极促销的作用:

“我有一次在一个小饭馆,脏得一塌糊涂。它上面贴了一张用毛笔写的一张破破烂烂的黄纸,上面:本饭馆经过什么行业认证。一个商品是商品的时候,它永远是一个有限价值。当把一个商品引导成为时尚消费的时候,这个价钱就是天价。中国的资本,通过媒体,通过明星代言,来引导,把每一个产品都引导成不是商品,而是时尚消费。”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