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孩子变机器了 别把孩子整回国受罪了
我家大儿子眼看着小学要上完了。除了一年多在美国享受过天堂般的待遇外,其余时间都是在国内小学煎熬过来的。当初,曾有过来的朋友告诫说三年级一定要回去,可是,孩他爸乐不思蜀,舍不得花花世界和花花票子,我只好嫁鸡随鸡,孩子们也只好随爹妈一起漂流。
孩子的忘性和适应性一样惊人。大宝似乎早已忘了地球的另一边有一群和他一样大的孩子,天天被人爱(非爹非妈),天天没作业(半小时以内能做完的不算),天天开开心心。
国内学校和老师,说实话,咱不服不行。简单描述下我家大宝已被修理成什么样儿了吧:每天放学一进家门,急吼吼把书包往书桌上一甩,二话不说,腾得从书包抽出一摞卷子(无外忽语数外),即刻奋笔疾书。咱做妈的怕饿着累着娃,好心问一句“要不要吃点,喝点?”大宝头也来不及抬,眼也顾不上看,话也不屑于说,只把骨瘦如柴的小手一挡,意思是“非不欲也,实不能也。”俺还说啥,赶紧地,识趣点靠边站吧。
大宝走笔如飞,轻车熟路地答着题目,还时不时冒一句“太小菜了。”不由地让我想起大宝刚转学来的时候,面对着铺天盖地而来的卷子,俺娘俩常瞪着四只眼发呆,小孩做不出,大人想做满分都难。大宝考卷上常留着大片大片的空白,还有大把大把的叉叉,老师慈悲地把写分数的地方空出,怕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这是大宝有幸赶上好老师,搁着铁面无私严厉苛责的老师,早就毫不留情地大笔一挥上去了,20,30,50,反正俺小宝班级里有小孩0分,十几分也得过。)
后来,正是老师们持之以恒地训练,苦口婆心地教导,让孩子们迅速成长为考试阵营中的尖兵,战略、战术、技术、技巧,无一不运用地游刃有余。举例说吧,就连俺刚上一年级的小宝考试的时候都知道先易后难,还知道考语文英语时遇到不会写的字词可以到试卷的其他地方寻找线索。
更让人惊叹的是,在学校的影响下,考试竟然成了孩子的爱好。我家大宝没事的时候就喜欢给弟弟出卷子,有时还顺带给我也出一张,一向淘气的弟弟居然服服贴贴认认真真地答题,答完了诚惶诚恐地交给哥哥批,老大煞有介事地拿着红笔划来划去,最后大笔一挥,99分,还要努力哈。俺家大宝心肠大大的不坏,就弟弟那龙飞凤舞的书写,缺一笔少一划的字,把加法当减法做,大宝都算他对,如果批卷的老师都这么仁慈,我们可得念“额米托佛”了。
人家老师批得可严了,甭说字写错叉你没商量,就是全写对了,还得看你合不合题意,如果是按书上内容答题,那就得和书上一模一样,一个标点都不能点错,否则就是卡嚓嚓。还有最让人郁闷的是阅读理解,经常是俺把卷子拿来一看,青蛙掉水里“不懂”。再看看俺儿的解答,小伙子不错啊,这种题目都会,再仔细一瞅,一个硕大的叉叉一边伺候着呢。旁边一行小字,是儿子记录的老师公布的标准答案。俺晕阿,阅读理解也能有标准答案,知道为啥说咱国内孩子没想像力了,都给标准答案给咔嚓了。
你说这考试有意思么,有用么?那得看人在哪儿,对国内的孩子来说,考试用处太大了。成绩好了,老师喜欢,家长骄傲,自个自信,同学羡慕,而且还能挣点荣誉,换点奖品,最厉害的是进好学校,小学生可进好中学,好中学能进好高中,好高中进好大学,哪哪不是“考考考,分分分”。
一想孩子的童年(或花季)就这样被考试绑架,真有点不落忍。俺妈常说,让孩子受这罪干吗,赶紧带孩子回国外算了,你看人家,有钱没钱的都紧着把孩子送出国,你们倒好,还巴巴的把孩子弄回来。
是啊,如果咱就是一乡下老农(没贬低的意思),就是一井底之蛙,一辈子不知道在外面的世界里,农民可以不干活白拿钱,青蛙被公主K下就能变王子,或许还能有点“头悬梁锥刺骨”“凿壁偷光程门立雪”的决心和恒心,毕竟那什么“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些劝人苦读的警句俺儿都能整个十句八句的。
可是,咱不小心撩开门帘看见了另一种教育,另一种成才,死读书,读死书未必能读出颜如玉和黄金屋,而玩中学,学中玩,也许反而能玩出一个别样的世界,玩出一片灿烂的天空。
孩他爸常教育孩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多么伟大的子啊,两千年前就能这么言简意赅地提炼出学习的三个境界。国内学校的林林总总的考试,虽然为孩子巩固了基础知识,提高了熟练程度,扩大了学习范围,但充其量依然停留在“知之”的境界。倒是国外的教育,能让孩子找到自己的“好”和“乐”。
当孩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的时候,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是无穷的,可是,只有当他们“好之”“乐之”的时候,才会真正走进自己的世界,而国内的考试,则是把他们通往梦想世界的门无情地关闭了。
- 关键字搜索:
-
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