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屠城》和红色高棉大屠杀
电影《战火屠城》和红色高棉大屠杀
《战火屠城》( The Killing Fields )(1984) 描述纽约时报驻柬埔寨的战地记者辛尼与当地翻译潘迪(Dith Pran)的友情血泪故事。1975年,红色高棉占领金边,辛尼进入法国领事馆后安全撤退,潘迪因为没有护照而被捕。美国自柬埔寨撤军后,当地情势更为险恶,辛尼仍坚守在那,而多亏在当地人潘迪的帮忙,才能多次化险为夷度过鬼门关卡。没想到就在一次美国人士必须全面撤离柬埔寨的关键,辛尼的错估情势,让本来可以逃亡的潘迪被红色高棉掳走,开始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 潘迪试图逃跑,经过“人骨河”,不小心掉进河中,抓着一具具的人骨才爬上岸!更触目惊心的那些在PolPot(波尔布特)统治下,幼小孩子思想被洗脑后,那些凶恶的眼神,看不到一丝善良,是那种比冰更冷的眼神。他们/她们举枪、挥刀杀人,毫不手软…
电影《战火屠城》( The Killing Fields )1984 年获7项奥斯卡提名, 最后获3项奥斯卡奖(最佳剪接, 最佳男配角, 最佳摄影) 。
真实的故事:
红色高棉大屠杀 : 二十年前,红色高棉建立的民主柬埔寨政权被十万越南大军和自己倒戈的军队推翻。此后,有关这个政权血腥历史的材料逐步公诸于世,这是一场以社会重构为目的的民族和种族的大屠杀。所谓民族屠杀,是以1975-78年红色高棉统治时期总的死亡人口为依据的,虽然至今为止在这个问题上仍然有不同的估计,一般认为, 死亡人口为140万到220万之间。然而对于一个当时人口在700万到800万之间的小国来说,难以想象的数字远远超出了许多国家在新政权建立后的政治清算和镇压的规模,因此法国学者拉古特(JeanLacouture)把柬埔寨的这段历史称为“自我灭绝的屠杀”(auto genocide)。在红色高棉建立的「三年零八个月」管治期间,死亡人口占当时柬国人口五分之一。这是20世纪中最血腥暴力的杀戮之一。目前在柬埔寨发现的埋人坑超过20000个。2007年9月下旬赤柬第二号人物农谢由联合国支持的特别法庭宣布,他正式被控以战争罪和反人道罪。2007年11月中,柬埔寨警方拘留赤柬第三号人物,前副总理和外长英萨利及他太太英蒂迪(前社会事务部长),他们和另外两人将移交联合国种族灭绝法庭审讯。
波尔布特( Pol Pot)
红色高棉期间,试图逐步将柬埔寨改造为无分任何阶级的社会,并实行非常恐怖统治,将所有城市居民强行驱赶至农村,进行全国大清洗;由波布政权对金边的人民喊话,请首都居民疏散至乡下,并以三日后将可以返回为由,要求居民不必带任何财产,当然这些人下乡后,能活着回到原居住地的不到一半。初期,被清洗者包括原城市居民,特别是与西方有接触、受西方教育的知识分子,和为政府工作等人。后期,被清洗者则包括红高棉革命时的各级干部。在波尔布特的统治下,货币被取消,人民于公社内劳动,并禁止在公共食堂以外取食。在赤柬的四年管治下,大部份柬埔寨人被当成牛马一样的农业生产奴隶,每天在饥饿或半饥饿下长时间工作。大量人因饥饿、疾病、过度工作而死亡;亦有大量人因为政治原因、或因犯各种小错而被杀。据不同的统计,死于红高棉管治的柬埔寨人为一百二十万至三百万,占当时人口的约五分之一。当中五万至十万人是被处决。
纪念受害者(A commemorative stupa)
西方媒体习惯称红色高棉掌权的1975-1979年为”波尔布特时代”,而柬埔寨人则更愿意称之为"安卡"时代———波尔布特对自己的身份极为保密,许多人根本不知道谁是他们国家的领导人,只知道,现在掌权的是"安卡"———柬埔寨语"组织"的意思。
波尔布特和前红色高棉领导人波尔布特
波尔布特在1977年的一次讲话中声称,革命之前,柬埔寨存在着五大阶级:农民、工人、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由于红色高棉跳过了一切过渡措施,新的柬埔寨只有一个阶级"农民、工人以及其它劳动者","人人平等"。红色高棉把那些金边解放以前生活在农村里的农民称为"旧人",而那些寄生在资本主义毒瘤里的市民们则是"新人",或称"4月17日人",需要到值得信赖的"旧人"中间去接受再教育,接受改造。金边成为一座空城,所有的人都被送往集体农庄。
红色高棉废除了货币,废除了私有制,废除了家庭,废除了婚姻。整个国家就是一个共产主义大家庭,所有产品都由国家统一分配。在集体农庄中,"新人"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劳动以完成每日的工作量,食物配给则往往少于"旧人"———"安卡"的同志们则获得更多的配给,国家甚至专门为"安卡"的同志们沿着河边修建别墅以让他们更安心于每日繁重的工作。
波尔布特等领导人的"伟大"并不是没有理由的,实际上一个人的伟大往往代表着他的家庭的出类拔萃。波尔布特的妻子乔藩娜莉是柬埔寨全国妇联的领导人,她的妹妹乔蒂迪则是社会运动部部长,乔蒂迪后来嫁给了英萨利,改名为英蒂迪。而这对姐妹同时也是乔森潘的表亲。英萨利的女儿担任柬埔寨最先进的一家医院的院长 ———她具有高等小学毕业的文化程度。
哈努克亲王和红色高棉领导人(Then-Prince Norodom Sihanouk (R)
"安卡"的同志们想尽一切办法清洗不纯洁的"新人"。会说法语当然是死罪,识字的,即使是柬埔寨文字,也难逃后脑勺上一铁锹,戴眼镜的更应该彻底消灭。曾有西方留学经历者,最后只有15人幸存。
手枪指着一蒙眼的红色高棉"新人"
除了劳动以外,所有的"新人"和"旧人"都必须参加长时间的政治学习,这被称为"生活会"。在这些生活会上,干部们鼓励"新人"忏悔自己在过去犯下的错误,有些"新人"们这么做了,他们得到了所有同志的掌声和鼓励。当天晚上,他们就消失了。
为彻底切断对下一代的恶劣影响,"安卡"决定消灭"家庭"这一概念。孩子们被从父母身边带走,接受新的教育。在集体农庄里,男人、女人、孩子各自住在不同的宿舍里,而孩子们则以报告大人的"反动行径"为工作。一些人为活下来,装作不识字,但却被自己的孩子发现私藏了书本,然后报告给"安卡"。于是,父母被杀害了,而孩子们则得到奖励。
万人坑( Mass grave in Choeung Ek.)
到了1977年和1978年,红色高棉增加了对各个集体农庄的粮食征收额度。粮食配给越来越少,而体力劳动则越发繁重———某些具有专业知识的"新人"开始自制一些较为复杂的农具,"安卡"制止了这一资产阶级的腐蚀伎俩,那些想偷懒的"新人"则被消灭。另外一些人则尝试着自己采集野菜甚至昆虫,他们也被拖走,打死。悲伤的情绪是对党的路线的不满,要被消灭;高兴则是小资产阶级的腐败堕落,也要被消灭……
万人坑的孩子人骨( Choung Ek Killing Field)
在红色高棉统治期间,到底有多少柬埔寨人非正常死亡,并没有一个得到公认的数据,一般估计从100万人到300万人不等。无论哪个数据,对这个战前仅仅拥有700万人口的小国来说都是惊人的。
1977年9月,波尔布特第一次拿起国家广播电台的麦克风,进行了一场长达5个小时的演讲,主题思想是反对国内外一切反动势力,将革命进行到底。柬埔寨国民,包括许多红色高棉的中高级干部,都是第一次听到自己领袖的声音,许多人甚至是第一次听到波尔布特这个名字。之前,他们只知道统治者是"安卡"。
人头骨
1978年5月,大清洗激发了反波尔布特的叛乱,被镇压后,流亡者在越南成立了"柬埔寨民族团结救国阵线",领导者是红色高棉曾任师长、省委书记的高层领导人韩桑林。1978年,苏联和越南签订友好同盟条约,12月25日,10万经历越战洗礼的越南"志愿军"发动势如破竹的进攻。1979年1月7日,越南人攻占金边。那些传说中红色高棉对自己人民犯下的暴行的证据,很快在各地发现,越南人将所有证据公之于众。
1995年前后,红色高棉爆发内讧,波尔布特于1997年被自己的同志们逮捕、审判,1998年4月16日,波尔布特被他的同志宣布死于心脏病,但其尸体照片上颈部的痕迹,似乎印证了其被战友吊死的说法并非虚言。"二号"乔森潘1998年向政府投降,随后,英萨利、切春、农谢等人也在得到政府的安全保障后纷纷投降。他们都对大屠杀表示道歉,但都坚称自己"毫不知情,没有责任"。
潘迪(Dith Pran):出生在柬埔寨吴哥窟附近的暹粒(Siem Reap),他在学校学习法国和他自学英语,所以美军聘请他担任翻译。
在1975年, 潘迪遇见在柬埔寨的纽约时报驻柬埔寨的战地记者辛尼(Sydney Schanberg), 他开始 自学摄影。辛尼和其它外国记者离开柬埔寨后, 潘迪留下来。他忍受了四年的饥饿和酷刑, 见证了种族灭绝受害者的尸体和骨骼。他最后逃脱了红色高棉。
1989年潘迪返回柬埔寨
从1980年,潘迪工作成为纽约时报( New York Time )一个的摄影记者。1986年,他成为美国公民。《战火屠城》( The Killing Fields )是基于他在红色高棉的真正的见证。
- 关键字搜索:
-
《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