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统计局造假揭秘

【看中国记者李沧海综合报道】据《中国经济周刊》等多家媒体消息。近年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屡遭质疑,包括GDP(国内生产总值),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房价上涨幅度,在职职工平均工资等等,统计局公布的这些数据均与现实存在巨大差距。甚至国家和地方各级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也自相矛盾。

地方GDP增幅总是超过全国数

众所周知,08、09两年,正是在全球严重的金融危机,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9年中国GDP增幅为8.7%(7月2日,国家统计局将此数据修改为9.1%),但各省区市GDP总量加起来,其增速比8.7%要高得多。根据各省公布的数据,经济增速低于8.7%的仅有3个省市。其余28个省市增速都高于8.7%,其中有两个省超过16%.

而2010年的第一季度,各省份GDP增速的数据也出现全面高于全国数字的情况。在29个省份中,有28个省份的GDP增速高于全国11.9%的水平,其中,增速高于15%的有18个。

各级统计局所统计出的GDP数据连续出现不一致,让人对中国不断增长的GDP数据充满疑惑。

统计局称房价上涨1.5%,国土资源部称上涨了25%

根据国家统计局2月25日公布的《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中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5%。该数据一经公布,立刻引发了国民的热议,大多数人认为此数据失真,房价属于严重的“被降低”。长期关注宏观经济数据的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袁钢明则称此为“2010年最严重失真的数据”,“完全是个笑话”。

面对公众的普遍质疑,2月26日,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做出回应称:之所以和大家的感受有差距主要是时间造成的。“1.5%”是全年的平均涨幅,2009年我国房地产价格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年初惨淡,年尾红火,综合全年涨幅并不是很高。

国家统计局的辩解尚未息声,国土资源部公布的地价报告却抽了国家统计局一记响亮的耳光。

3月31日,国土资源部下属的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全国城市地价检测组发布了《2009年全国主要城市地价状况分析报告》。报告显示,2009年全国住宅平均价格为4474元/平方米,涨幅达25.92%,为2001年以来最高水平。

国家统计局和国土资源部的调查结果,“1.5%”和“25.1%”相差了近17倍。

平均工资“被增长”,统计数据以偏概全

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城镇职工平均工资这一数据,也倍受争议与质疑。

2009年7月,国家统计局发布消息称,上半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4638元,月平均税前工资约为2500元,同比增长12.9%。然而相当多的国民并不认同这一数据,普遍认为实际工资收入远远低于这个平均水平。在这样的数据面前,有人戏称工资“被增长”了。

据国家统计局称,他们工资统计的范围包括:城镇国有单位、集体单位和股份合作、联营、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外资和港澳台商投资单位,但不包括私营单位、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

而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则称,按照现行统计规则,城镇职工平均工资的统计对象,主要包括国有、集体企业、政府和事业单位等“体制内人员”以及外资、港澳台资企业人员。而私营企业员工、非全日制人员等被排除在统计之外。而目前全国城镇私营企业人员的数字已经很庞大,截至2008年底已达6676万人,另外还有大约3000多万以上被个体户雇佣的人员,合计1亿人左右,相当于现行劳动工资统计制度所包含从业人员的80%左右。

“就是因为统计的覆盖面不够,漏统了近半数人的工资,恰恰这一部分人的工资水平又普遍低于‘体制内人员’,所以许多人才会认为工资‘被增长’了”。

2010年2月22日,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调查司司长魏贵祥做客新华网时表示,2009年全国的城镇居民人均收入17175元,比上一年涨了8.8%。面对这一数据,很多网友大呼“收入再一次‘被增长’”。

对此,苏海南表示,这次调查对象在全国城镇抽样调查了6万多户居民,样本量总量不算少,但跟我国城镇5亿~6亿人口、上亿户家庭相比则不算大,代表性不一定很全面,因此难免会有一定程度的失真,“但无论如何,这个数据要比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要好一些。”

城镇失业率的谜团

近年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即便在金融危机发生后的2008年和2009年,中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也始终保持在5%以下。而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9《社会蓝皮书》称,中国城镇失业率已经攀升到9.4%。失业率数字打架,使国民对“城镇登记失业率”数据的质疑声四起。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车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目前政府计算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子是登记的城镇失业人数,分母是城镇从业的人数与登记失业人数之和;而在城镇从业人员中,不包括农村劳动力。

由此等统计方法,则得出城镇登记失业率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它低估了真实的失业程度,所以,统计出来的数据才会跟实际相差甚远。

这样统计出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怎么能全面反映城镇失业状况?更不能完整地体现当今劳动力市场现状,已经失去了基本的政策指导价值。有专家呼吁,应尽快出台更接近实际失业状况的国际通行的“城镇调查失业率”。这是国际劳工组织通用的指标,是通过城镇劳动力情况抽样调查所取得的城镇就业与失业汇总数据进行计算的,即符合失业条件的人数占全部城镇常住经济活动人口的比率。

CPI指数引发的争议

近年来,关于中国CPI数据是否反映真实通货膨胀水平,官民之间也一直存在巨大争议。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个反映通货膨胀水平的宏观指标,也是政府进行经济决策、价格总水平监测和调控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CPI直接关系到日常生活,当CPI增幅大于3%时,称之为通货膨胀;而当CPI增幅大于5%时,称之为严重的通货膨胀。

今年5月,网民大规模跟国家统计局发生争议,是关于蔬菜价格之争。5月,国家统计局发布4月份统计数据显示,全国CPI环比上涨0.2%,同比上涨2.8%。但在大蒜价格暴涨,绿豆价格连创新高的情况下,这样一个与公众感受“大相径庭”的CPI数据,显然让人无法接受。老百姓的感受是蔬菜价格疯涨,而统计局的数据则显示的更像是“乌龟爬”。

针对质疑,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副司长庞晓林公开回应说,CPI是一个总体指标,反映的是价格总水平,是8大类商品(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加权计算后的综合平均数,其中既包含有上涨的品种,也包括了下跌的品种。如果拿CPI跟每天上街买东西所接触的每一种商品去比较,往往会产生误解或错觉。庞晓林同时强调,我国CPI的生产过程及其计算方法是科学的,计算结果也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然而老百姓实际接触的比如粮食、蔬菜等物价上涨,显然并非国家统计局公布的CPI数据能够解释,这样的CPI数据也无法平息公众的质疑。

今年年初,全国的楼市价格尤其是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的楼市价格节节攀升,让想购房的老百姓措手不及,而居高不下的房价也成为人们质疑CPI的又一因素。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李沧海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